看了《湄公河行动》,就知道广电为什么封杀柯震东等吸毒艺人们了
看了《湄公河行动》,就知道广电为什么封杀柯震东等吸毒艺人们了
《湄公河行动》这部片子出来好久了,最近才把它看完,确实很震撼。不仅是电影里面的惊险飞车、人潮混战、跳火车等复杂场景里的追捕和打斗,给人带来相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还是电影基于事实,有了这样的背景,就更容易重现人性中的真实部分。
这个还要从2011年10月5日说起。那天,中国商船“华平号”和“玉兴8号”在湄公河遇袭,13名船员全部遇难。泰国军方称,在两艘船上查获92万粒冰毒,并将遇袭事件定义为“武装贩毒”。中国警方认为此案疑点重重,随即着手展开调查,经过近八个月的卧底、暗访、追捕,终于将罪魁祸首糯康绳之以法。
但这样的弘扬主旋律的片子很容易陷入传统的警匪片、动作片的固有套路中,为了营造最佳的观影效果,往往为了打斗而打斗,故事情节没有说服力。之前,这桩震惊中外的案件曾被改编为电视剧《湄公河大案》,但电视剧版本的完成度一般,正面人物有过分脸谱化之嫌。
导演林超贤显然意识到了这点,不光把影片的拍摄拉向了境外,还善于利用人物性格中的矛盾点来塑造人物。
莫言曾经说过,“在善与恶之间,美与丑之间,爱与恨之间,应该有一个模糊地带,而这里也许正是小说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其实电影也一样,每个人人性中都有复杂、邪恶和悲悯的地方,如果只有公式化的善与恶的对立,那么这部影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就少了。
比如,彭于晏扮演的情报人员,在抓到毒枭手里的人时,也会进行严刑逼供。在他见到间接害死女友的人后,也会有想杀了他的念头。人性、血型、刚性在他身上表现地淋漓尽致,纯粹的善恶是不存在的。就算在残忍的大毒枭身上,他儿子被抓了,他也表现出了焦急。
不过,中外古今的战争都是残酷的。在激烈斗争的战场上讲人道主义,全属书生之谈。特别在对敌斗争的特殊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导演又在事实的基础上加入了几个镜头:毒枭用培养“娃娃兵”,用毒品控制他们去战斗;毒枭让当地人种罂粟,反对的人就会被剁手剁脚。
影片中为数不多的“文戏”中,相反比“武戏”更加有说服力,带来的是视觉和心灵双重的冲击。
《湄公河行动》的制胜点正在于风格明快,节奏紧凑,故事张力套用了规范的动作片节拍。虽然剪辑、特效还是中规中矩的,但是导演把里面最有感觉的片段连在一起,把一些小细节放大。这才有别于大部分的警匪片和动作片。
在大多数国产刑侦片中,或因保密需求,办案的具体手法很少通过细节展示(也怕不法分子学习犯罪~_~)这类电影一直缺乏高科技和有说服力的细节,警务人员的职业特色很模糊。
而林超贤在《湄公河行动》中的人物塑造以“职业性”为基础,这点与好莱坞特工电影的人物塑造方式颇为相像:影片中有高科技宅,有爆破专家,有高能翻译,还有业务精干的警犬“啸天”。每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那一领域。
好吧,再说说片子的缺点。影片刚开始,剧中彭于晏的女朋友吸毒,然后就介绍毒品、金三角,重现“湄公河惨案”,再接着请示领导、分配任务之类的,剪辑上还是有点混乱的。完全可以在彭于晏和占蓬见面时,脑海里隐隐重现这个画面,片头突然间出现,还是有些生硬的。
虽然张涵予塑造的是硬汉形象,但是并没有彭于晏塑造的形象更加鲜明,演技还是在线的。虽然结尾部分张涵予确实主角光环爆发,不过也未必是缺点,他好歹也身中数枪怎么说也比绝大多数好莱坞片子里男主万枪丛中过片弹不沾身要靠谱的多。
最后的结局:方新武牺牲,大师截肢,高队重伤,啸天死亡,还有郝局长被炸。这样的结局看似不美好,但却是是最接近现实的。这让我想起了豆瓣的某个影评,“我们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正竭尽全力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PS:想让我解说什么电影,私信我或者在文章底下留言就可以了哦,爱你们,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