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2024-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佘_冬冬

立秋之后暑热消退不少,心心念念的新教师培训终于在这个时候开始了。历时两天,我们26名新进教师在天顶校区完成了此次培训。作为一名在乡镇中学扎根十余年的教师,毫不避讳地说,我是忐忑的:担心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跟不上潮流,担心面对不同层次的生源会露怯,担心高强度的工作会让我无法适应。但是这两天的培训倒是让我增长了底气,我想,我也相信,我能做好。

试问底气何来?读者且往下看。

一、学校年轻,前途光明

20日上午我们在叶新、王雅两位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史馆。那些傲人的数据诸如陈龙获得青奥会第一名等,张贴于墙面,赫然就是一个个闪亮的星星,令人挪不开眼。除了体艺,文化成绩也是附中博才的骄傲,作为一所2009年建校,至今才15周年的年轻学校,它向国家输送了不少人才。它正像一轮初升的朝阳,此时的光芒已然让人心生向往,可以想象未来它的发展前景有多可观。通过屈琼英校长、唐莹校长、邓璐主任、黄爱清主任等人的介绍,我不仅看到了“幸福”与“自能”的标签,更看到了前途的光明。

二、名师引领,雪中送炭

诚如许小平校长所言,“教师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兴衰,教师决定着一代教育的成败。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聆听了张云倩老师、王建老师等优秀教师的带班经验分享以及语文组刘艳组长关于自能课堂的介绍之后,我更加感觉到在附中博才不乏名师。最关键的是作为一所以帮助老师成长为己任的学校,附中博才为年轻教师搭建了许多成长平台,有了良好的教育教研环境以及优秀的名师团队引领,我想只要我们不固步自封,一定能有所成长。

都说当老师润物无声,但是要能润物,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有滋润之效。慢慢的,当我发现自身诸多不足时,我开始对这些培训虔诚起来,对给予我们知识与技能的专家老师们更多一层敬意。

三、成长经验,不谋而合

20日中午,我利用午休时间在校园转悠了一番,除了熟悉环境,更是对接下来要担任的班主任工作进行实地考察,我在十多个教室里查探了一圈。教室空无一人,但是它的墙壁却是会说话的。尽管一部分教室已经清空了许多,但是有些残留的“夸夸墙”、班干部值日表、班级风采栏、背诵冲锋榜只要细心观察就还是能窥探出奥妙。我有一丝窃喜,这些事我也在做,尤其是在王建老师分享了他的经验之后,我发现我们竟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当然,这一切不足以说明我就能从容应付接下来的一切,但这至少让我有了底气。许校长说:“创新没有什么高大上,改变就是创新。”我想,30+的我,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成为一名新教师,本就是一种创新。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我愿和博才共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