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班主任工作十讲》
这几天拜读了陈宇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十讲》,收获颇多,今天整理了一下读书笔记。
班主任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在大量的、反复出现的常规问题面前游刃有余。
第一讲、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掌握班级学生的情况。
可以采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座谈法,书面交流法,网络交流法,家访法……
获取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交流沟通,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也是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起点。
二、制定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不能是形式主义,不能敷衍了事。,要认真的思考,切实的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主任的工作指南和目标。按照计划努力去完成,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三、确定工作重点。
工作重点是行动指南。
工作重点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定,与班级的发展是同步的。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预估几周的工作重点,并在带班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
四、分类整理、保存班级管理相关资料。
保存资料的作用:
1、可以随时调取班级和学生的各种信息,作为教育、谈话、沟通的材料;
2、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3、为自己的工作经历留记录;
4、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变故留下凭证。
相关资料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实物的和数码的,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个人的和学生的、教育的和教学的。每带一届学生资料要分类保存好。
五、分类处理班级事务。
1、按“由谁做”分
可分为三类:班主任必须亲自做的;班主任能做,学生也能做的;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做的。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调整自己的思维。第一类工作里常规事务可以放到第二类中。第二类可以指导学生去做,锻炼学生的能力,到学生完全胜任后,可以放到第三类中去。第三类事务班主任应该做的是关注、监督、帮助、检查、记录、评价。
2、必须处理的事务。
分为两类,常规事务和偶发事件。
常规事务可以列好清单,做好规划。
3、按内容分。
4、按轻重缓急分。
六、从个案中找规律,用规律指导个案处理。
采取点线结合的思路,对一类事件按一定的规则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用不同的规则对应。比如迟到分早迟到,课间迟到两类;交作业分迟交,不交,抄作业三类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形成相对固定的解决程序,分类处理。
解决一个问题就为解决同类型其它问题提供范本,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整套班级常规工作解决方案。
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1、为日常工作划定固定的时间,除非发生意外状况,否则不轻易更改。比如固定一节课改作业、每周划出一个下午的机动时间,作为家长接待日。
2、尽可能的及时处理问题,不要拖沓。
3、在纸上列出一天要做的主要事情。每完成一件就划掉一件。
八、经常和学生谈话。
按照学号编排,每天固定找几个学生谈话。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可以在校园的任何场合,时间不宜过长,短时多次。
谈话前一定要做好规划,不要漫无目的。
九、设计活动程序和任务清单。
组织班级活动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之一。班主任必须掌握的两项技术:一是设计活动程序,二是列任务清单。
程序是指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在活动之前,设计好每一步的负责人是谁,对学生一一交代清楚,必要时进行一定的演练。
任务清单是把所有的事情列在一张表上。一一列出任务、责任人、要求和完成时间。
十、工作中注意打时间差。
班主任要学会把握关键的时间点。
大家注意力都很集中的时候,往往不会出事,但大家都放松时,管理就会出现真空状态。比如大家一起上课时,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这时班主任可以处理自己的事情;学生自由活动时,班主任应当保持相当的注意力。
十一、多表扬少批评,多指导少指责。
十二、善于用规则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
说教无用,一味的说教感动的只是自己。
十三、运用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