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的霸主长成史——读《腾讯传》体会
我们这代人,就是一直在腾讯的陪伴下,一步一步成长,一步一步成熟,一步一步走向互联网时代。最近在读吴晓波的《腾讯传》让我回想起了过去很多事情,又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
题外话——物以稀为贵
我大学隔壁宿舍的同学,很早玩QQ,有个5位的号码,去年8月份,把这个5位数的QQ号码卖了,卖了4万块钱。 为什么5位数的QQ号码会值4万多?因为号码小,让别人觉得你很炫、很酷、很资深,甚至是身份的象征。
在路上找到自己定位
腾讯公司刚成立的时候,马化腾等人是想做寻呼机相关的互联互通产业,公司成立后,才开始模仿ICQ出了OICQ。其实这样的案例绝不在少数,比如周杰伦在北大百年讲堂做的演讲里面说,他刚开始是给吴宗宪写歌,后来自己开始唱歌,当时以小天王出道,一夜间把《蜗牛》和《世界末日》唱红大江南北。不过一直到2006年,出了《东风破》,以及后面的《菊花台》和《千里之外》,他才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定位—中国风。 IBM更是如此,开始是帮助美国政府清点人口的做打孔机的,1940年代研发出巨型机器埃尼阿克,到1980年代的微机直到后来的以服务为核心(1990年代及以后)。
狭路相逢必须敢于亮剑
有人说,腾讯只不过是赶上了这股互联网大潮才脱颖而出的。这话不对。同时期的好公司也很多,类似的公司也不少,无论是什么TICQ还是MSN,都没有最终坚持下去取得最终的胜利。腾讯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作战史,QQ跟MSN开战,3Q大战,QQ跟盛大开战,QQ跟网易开战,狭路相逢必须敢于亮剑。阿里又何尝不是呢?一直在跟Ebay易趣作战,直到最终的胜利。百度相对好受一些,谷歌自从被赶出国门,百度基本就是唯我独尊。不过话说回来,百度最大的敌人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内部!君不见莆田系医院最近又重新归来! 所以,与其说是腾讯赶上互联网大潮,不如说腾讯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艰难的战役而发展到今天的。
小步快跑,不断试错,迅速迭代
互联网时代的模式(开发模式和产品模式),都是如此。后来的小米的打法如出一辙,MIUI(小米系统的界面)也是几乎每周都有新版本更新。这基本成了互联网时代成功的标配(必要条件)。这个特点再加上及时的对用户反馈的反馈(听取客户建议和意见,及时更新到最新版本中去),基本就齐全了。
强大的内部竞争机制
到现在,我也没有太想明白,一个公司怎么能忍受像QQ和微信这样相似的软件的竞争。当然,首先我必须得承认,我对QQ和微信之间的定位差别认识还不够。其次,可能的原因是,腾讯真的强大到有足够的资本去提供如此多的资源让内部互相竞争,当然竞争的结果就是让公司更健壮。 正由于这个强大的基因,腾讯应该在未来10年内,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而使得公司的业绩昙花一现。
利润区和赢利点
“市场都在不停的变化,企业所在行业的利润来源区也不停在变,企业必须随着利润区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企业设计和盈利模式。”----亚德里安《发现利润区》
刚又翻看了2018年11月份腾讯的第三季度财报,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
1)网络游戏收入181.66亿人民币(PC和手机端游戏);
2)社交网络收入98.08亿(虚拟道具和会员订购等服务);
3)广告收入74.49亿人民币(来自微信朋友圈、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广告);
4)品牌展示广告30.81亿人民币(腾讯新闻);
5)支付相关服务和云服务收入49.64亿。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端倪,目前中国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模式,主要来自游戏、广告、虚拟道具、支付提成等。这不仅仅是腾讯的核心利润区,更是整个互联网的核心盈利区,所以做免费,把市场做大,最终用广告挣钱(类似于电视的模式),是中国市场活下去的不二法门(游戏自不必说)。
当然本书也有几点不足:
1.文笔虽精彩,但是中心思想不突出,没有提纲挈领的几个点,看完全书,还是理不出头绪。或许是吴晓波序言所说,很浩瀚,很难整理。不过你是写传记的人,你的作用就是要给读者整理出头绪来。
2.对关键事件也只是还原而已,对为什么发生,腾讯心里的想法和思想转变描述不够,让人一看就过去,没留下什么印象。不像《明朝那些事儿》,把事情叙述了,还把推理结果讲了,然后还把推理过程给你讲了,然后你信服了。
最后, 谁会是腾讯的终结者?
历史上决定性的战役就只有有数的几战,比如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比如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决定腾讯命运的决定性战役目前看已经打完了。当然,马化腾也在问凯文凯利,将来腾讯的对手是谁,会在哪里?凯文凯利回答说,这是个价值上亿美金的问题。他说“在互联网世界,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从来不会出现在一份既定的名单中”。K·K没说错,微软的软件终结了IBM的微机系统成为霸主,然后又易主给做搜索的谷歌;此后做社交网络的Facebook又称雄;做手机的苹果又王者归来。 套用《三体》的话来说,“干掉你,与你何干?”将来灭掉腾讯的,一定是斜刺里杀出来,以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如小李飞刀的刀一般),迅速干掉腾讯。不要以为腾讯3万亿多港币(3千800多亿美金)的市值就很无敌,曾经价值2000多亿美金的黑莓瞬间衰落,曾经价值2000亿欧元的诺基亚也迅速从华丽的太空滑落,摔得比谁都惨。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你没有做什么。
回过头看,互联网从PC时代到移动端,设备在信息方面的聚合能力和范围达到一个极点。接下来很难出现类似的集中话的平台,作为通信、社交、娱乐、服务、工作于一身的入口和承载(或者说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使智能手机有如此中央的地位)。
互联网是信息化一个进程,从认知层面到沟通层面;进入下半场的实体信息化,将从认知渗透到生活现实中去,除了我们看到的互联网+服务(其实是服务业信息化),在生产到应用等各个生活、工作场景中也将深度信息化。
这个方向目前看到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更集中的平台VR,要求全沉浸;还有一个是增强方向,包括智能穿戴、家居、机器人管家等,将来的信息入口和管理更贴合到场景环境中,可能不会有专门搭载和控制一切的终端。
对于智能硬件的探索,腾讯已经从平台接入数据方面尝试了,也有Qkey这种手环类硬件,还是在探索路上。生活场景信息入口的争夺战开了火,受限于技术和用户体验,还没白热化。
展望未来,而腾讯的故事正向着一个更激烈的方式冲撞着。移动端设备入口争夺似乎基本确定,现在往更深度的方向发展。比如从社交电商等信息型服务,转向金融、出行、外卖等更深度参与的服务信息化上。
未来腾讯会达到怎样,还是比较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