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国忠之死看陈玄礼的职业生涯
读到杨国忠之死。安史之乱实在闹的太大,唐玄宗李隆基不得已率众出逃。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向他的老窝蜀地跑去。一路上可以说是失尽了皇家的颜面,饥一顿饱一顿的,靠沿途善良乡民送来的一点粮食充饥。
皇帝这样,可以想见其他人的窘迫,随行人员不几天都逃散了大半。行至马嵬驿时,禁军将士离乡背井、连日饥饿等种种不满情绪彻底爆发,所有人都停了下来,再也不想往前走了。
面对群情汹涌的六军将士,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心中暗暗叫苦。 他知道这回麻烦大了。 此次出逃,他肩上的责任最重。作为禁军的最高长官,他既要负责天子、宰相和一大帮皇室成员的安全,又要在将士们吃不饱的情况下号令他们,其艰难处境可想而知,所以他自己也窝了一肚子火。 但此刻,陈玄礼很清楚,如果不能给怒火中烧的六军将士找一个宣泄的对象,后果将不堪设想!
陈玄礼心念电转,马上就有了主意。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把矛头指向朝野共愤的杨国忠了。他随即大声对部众说:如果不是杨国忠贪得无厌,引发朝野的怨愤,何以到如此地步,如果不杀了他以谢天下,五湖四海的人都不会满意的!
这句话就像一支火把扔进了柴草堆,六军将士纷纷叫嚷起来:杀了他这件事我们想很久了,就是我们死了,也都愿意!于是诛杀杨国忠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不过,陈玄礼并没有马上动手。 他需要一个政治后台——太子李亨。
从李林甫到杨国忠,李亨一直是阻碍他们政治利益的拦路虎,因此,太子被他们挖的各种坑摔打的就差没要了小命了。到安禄山起兵后,唐玄宗曾提出要让太子监国,甚至流露了传位之意,可最后还是被杨国忠搅黄了。所以,太子李亨与杨国忠可谓势同水火,不共戴天。
陈玄礼通过东宫宦官李辅国向太子汇报了诛杀杨国忠的计划。 李亨心里是极度赞同的,可他也知道这种事情做不好就可能引火烧身。所以,他并没有表态,既不肯定,也不反对。
不反对就等于默许。陈玄礼心领神会,遂下定决心动手。 恰巧这时,随同玄宗从长安逃出来的一批吐蕃使节正围在杨国忠马前诉苦,说他们找不到吃的,让宰相帮他们解决饿肚子问题。杨国忠大不耐烦,正准备打马走开。陈玄礼见状,顿时灵机一动,忽然回头对部众大喊:“杨国忠勾结胡虏谋反,杀了他!”
士兵们随即一拥而上,有人马上张弓放箭,射中了杨国忠的马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杨国忠大惊失色,慌忙掉头而逃。可他刚刚窜进驿站的西门内,禁军士兵就追上了他,一人一刀下去,转眼就把他砍成了一堆肉酱。随后,余恨未消的士兵们又把他的脑袋割下来,挂在了驿站的大门上。 天宝末年最得宠最拉风的一个宰相,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了,而且死得比谁都难看。
后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件了:有羞花之貌的贵妃杨玉环被迫在马嵬坡被缢身亡。“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从杨国忠之死的历史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智、有谋、有勇的人物: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陈玄礼跟随了唐玄宗李隆基四十多年,一直忠心耿耿,生死相随。在李隆基诛杀韦香儿的唐隆政变中,陈玄礼作为禁军将领就参与了。因此,对于兵变这种事,他比一般人更为轻车熟路,也更为成熟和冷静。 然而从职场的角度来说,陈玄礼在禁军将领这个如此重要的岗位做了一辈子,而且没有轮岗过。简单说来,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
1.领导真信任。
2.业务太专精。
3.前二者都具备的情况下,个人没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