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

儿时看戏

2020-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也尘
儿时看戏

绛红色的大幕徐徐拉开,丝绒的质感在锣鼓的催促下如同女演员“莲步轻移”,水波般翻卷着移向两侧。这是我儿时记忆中的在电影院里看戏的第一幕,整个电影院的灯光暗下来,舞台霎时成了中间镶嵌了一颗闪闪夺目的夜明珠的贝壳,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

县城里最风光的文化中心是电影院。拿到电影票的前几天,人们已经开始兴奋地讨论上演的剧目,老年人耳熟能详,甚至可以自我陶醉地哼上几句经典唱词的剧目,一演再演,还不够过瘾,戏词的意境,演员的功底,唱腔的圆润饱满,故事的完美与跌宕,不仅仅是演员的事,须得观众匀出闲暇时间,津津乐道,犹如一块铁块,烧得通红,折叠,捶打,方才变成犁铧上铁青的寒光。

等到剧目上演的当天,人们早早吃过晚饭,女人们急匆匆收拾了碗筷,犹如赶集般约了邻里,步行赶往电影院,天还没黑,临近电影院的马路上,大伙三五成群,有说有笑,热闹得像是去参加盛大的聚会。

因为要容纳很多人进场,标有“入口”字样的两个后门早早开启,人们手里捏着窄窄的电影票,鱼贯而入,凭票对号入座。偌大的电影院灯光昏暗,十来岁的孩子,自告奋勇跑在前面,替一家人寻找排号,待到走过座位板可以折起的一长排木制椅子,确认无误找到一家人的座位,小孩子又四下张望,大声和认识的朋友同学打招呼,在得到父母允许和熟记座位号(以防戏剧开场,黑暗中找不到座位)的同时,趁着戏开幕之前,和小伙伴打闹,在过道里疯跑,交换门口买来的零食。

灯光关闭,锣鼓响起,这一切把乱跑的小孩赶回了座位,人们坐直了身子,屏息凝神,单等大幕拉开后,浓妆艳抹的演员出场:

最带劲的是武戏,唱词没有咿咿呀呀般折磨耳鼓,言简意赅,即便是小孩,三句两句也能猜个大概:中军升帐,元帅在众兵士簇拥下出场,北面拱手,传达皇帝旨意,几句交代后,斩钉截铁抛出令箭;将军威风凛凛,左右站立,每人背上插着四面旗子,两根直冲云霄的丈余花翎(武将耍花翎和女子耍水袖,功夫一样了得),身披鳞片状铠甲,手握花枪长矛,给观众足够的信心。拿得令箭,拱手领命,束紧袖口的手臂一个回环,拉过马童递与的缰绳,一手握枪,一手提起铠甲的下摆,翻身上马,头盔红缨闪动,给观众一个精彩的正面,握紧的拳头和坚定的目光,一侧花翎弯曲,咬在齿间,带着必胜的信心,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将军的脸谱极简,只是在双眼周围涂了红色,渐渐扩散至脸颊,年幼的我总是猜想上战场前的雄姿英发,势必一鼓作气,故而憋红了脸庞。

儿时看戏

万马奔腾,兵士在台上左右迂回,快步从舞台左侧赶往右侧,随即隐入幕后,左侧又有层出不穷的兵士从幕后跑出,如此往复几次,拥护着将军一路向前,鼓声锣声节节攀升,敌对双方的将军来到了两军对阵的前沿,一番通报姓名,好像是话不投机,立即举起花枪或长矛,你左刺一下,我右挡一招,来来回回,背旗翻动,给酣战的双方加油,观众的心随着刺出去,收回来的花枪一起一伏。舞台上又换了招式,一方的将军把花枪绕在另一方的背旗后面,使足了力气转圈,仿佛在搅动一湾湖水,另一方的将军围绕着花枪做成的轴心,像一个陀螺一般围着花枪转圈的同时,自己左右弹跳,一阵喝彩声后,小孩也解气般的窃窃私语,单等着最后一刻,一个将军双腿劈叉着地,示意被挑落下马,而胜利的将军一柄花枪直刺眼前,雷动的掌声把武战的戏推向了高潮。

碰上了咿咿呀呀的文戏,我抵挡不住瞌睡的眼睛,索性和小伙伴在过道里玩,锣声的变化提醒着重要人物出场,不时盯着戏台看几眼。先前个子小,埋在座位中,只可以从前排的缝隙里看到演员的脸,等到站在过道里,反倒可以看清所有:丫鬟,小姐,官家太太,齐即膝盖的长衫,罩着下面齐即脚面的宽松裙裾。踩着碎步出场,犹如驾着云彩飞来一般,细碎的脚步飞快,不时露出急匆匆间裙裾下顶着一个彩球的绣花鞋;黑面白底的皂靴,官宦大臣踱出方步,将军飞身上马,一览无余;饰演小丑的矮脚人,蹲着在地上前行,不时向观众挤眉弄眼……

我最爱看女子的长衫,青色或红色,两侧总有巴掌宽的两条饰边,从领口延续到衣摆,绣满繁复的花纹。(从电影院归来的日子,我和小伙伴假扮戏里的小姐时,总免不了扯来妈妈遮被子用的花布,那上面有妈妈手工钩织的精美花边,故意翘起,模仿戏中的兰花指抚摸花边。)两条白色的“水袖”,百搭般“长”在长衫衣袖末端,远可抛出尺许,近可折叠搭在小臂。听大人们说,玩好水袖是一个演员的“看家本领”:悲苦的秦香莲,甩出的两条抖抖索索的长袖,向苍天述说自己遭遇的不幸,风尘仆仆带着一双儿女赶来,一手甩出一条长袖,另一手复搭在上面,在舞台的边缘无奈地飞奔,收回长袖,瞬间折叠整齐,变成拭泪的方巾,沾染了无尽的胭脂;颐指气使的官家太太,在气愤转身离去时,给回复消息的仆从,一个不屑,一团厌弃的白色袖端。转身和颜悦色和老爷说话时,水袖规规矩矩收在两手,着意整理显示对老爷的尊重和顺从;头顶上绑了蛇头样的妇人,一定是被打作阶下囚的,不得不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情景下,舞动的两条长袖形成回环的圆圈,在乾坤间旋转,哭述天地间的冤情。

女子的角色,脸上没有过多的油彩,粉红色的胭脂从脸颊延伸至眼睛,颜色不断加重,眼睛周围画了极其浓重的黑影,眼睛一律吊起,不时地从大人们嘴里得知,要使用长条的白布,层层包裹,把脸部的皮肤向上拉紧,同时把眼角刻意拉上去,才能在舞台灯光的照耀下,顾盼流飞,达到传神的效果。每每一个眼神传过来,我总是想起大人的话,头皮一阵发紧,不由的细汗渗出。从额头到鬓角,有一圈十多个椭圆状的贴片,最外边的黑色包裹着里边卵圆形的五颜六色的彩色珠片,在舞台灯光下,一转头,一侧身,一个小小动作,都会有细碎的闪光略过。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晋剧名角王爱爱主演的《打金枝》一炮打响,家喻户晓。舞台上出场的昇平公主凤冠霞披,丫鬟簇拥下,好不风光,大红色长衫,除了精美的饰边外,绣满华贵云纹,满头珠翠,珍珠在凤冠上熠熠发光。昇平公主本想和夫婿共度良宵,没想到在爹爹汾阳王郭子仪的寿宴上尴尬而回的郭暧,醉打金枝女,演绎出后来的剧情,郭子仪捆缚儿子,上殿请罪,皇上宽宏大量,一句: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了结,反过来邀请郭子仪饮酒,劝解女儿,加封郭暧,最后夫妻重归于好,皆大欢喜。

舞台上昇平公主被打跑回皇宫,一面撒娇哭诉,一面委屈哽咽,泣不成声(气结哽咽,在日后我受委屈时,还会忙里偷闲想起王爱爱演得真好);头戴驸马帽的郭暧在郭子仪的寿宴上,意欲与另一端走上来的女子成双成对,结伴给父亲叩头拜寿时,发现转出来的不是嫂子就是弟媳,抑或姐妹,尴尬之余饱受兄弟姐妹嘲笑;唐王申明大义,黄色龙袍配长长黑髯,气度不凡 ,深明大义,责女护婿,老将郭子仪威风凛凛,手护象征身份的绶带,亲自请罪,威仪谦卑……人物特点栩栩如生,凤輦皇宫,龙袍团扇,奢华的舞台效果,华丽的服装道具把人物映衬得更加鲜明饱满。

《打金枝》被妈妈和邻居们津津乐道,更多的是贯穿了她们所信服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富贵不能助长骄奢的气焰。

戏目频繁上演,人们凭着鼓点和锣音,愿意肯定地在人物出场前,提早下结论,甄别好人坏人,借以显示自己的渊博和正确: 白脸的奸臣,额头挺阔,尽管头戴威严的长翅官帽,身着金色和黑色的蟒袍,佩戴象征权贵的绶带,依旧被孩子们纯真且鄙夷地划为“坏人”;头戴缀着绒布小球地八角帽的老家臣,须发皆白,不由的让人想起“忠诚”二字;红脸的关云长,“忠义”被张扬;辕门斩子,杨宗保,穆桂英的智勇双全,有情人终成眷属,被传为一代佳话……

戏剧帮助人们甄选历史上鲜明的事件,一再地放大,强化,直到人们一字不拉地铭记在心,社会的期许,价值观浓缩在小小的舞台,通过字斟句酌,唱念做打的打磨,成就了电视电影普及之前最喜闻乐见的有声媒体形式。今天的人们在悲哀地意识到戏曲艺术的凋敝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戏剧在发展过程中积蓄的日臻完善的技艺手法,而忽略了艺术要引导的价值取向。

许多年后,谢津唱起《说唱脸谱》,我想起小时候看戏的情景:浓重油彩下的眼睛是否还看得到外面的世界,驸马爷的帽翎和公主的凤冠想媲美;鲜明的历史故事,丰满的舞台形象;戏剧散场,趴在爸爸肩头熟睡的小儿,夕阳落山,身穿中式对襟长褂的老头,背着双手,咿咿呀呀,自得其乐哼着经典唱词……桩桩件件,重回记忆。

儿时看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