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需要立足城市需求

2016-06-12  本文已影响149人  小狗继续修炼

乡村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在于几个方面:

地貌复杂,生产贸易成本高,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进一步导致了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落后于外界。

农业时代,这种差距还不太明显;但在后工业时代,社会从总体匮乏转向总体过剩,城乡之间物质和文化上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人口向城市聚集是必然趋势,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才完成了一半,只是由原来的爆发性单向增长转向了持续性多向增长;城镇化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

同时,城市除了生产生活的便利之外,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利也远远优于乡间。
教育、医疗、公共安全、司法、卫生等方面全面超越农村;北上广的房价为何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房屋与业主的权利牢牢捆绑,买房子等于买文明。

有几个关于乡村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审视:

1、乡村的生态环境比城市好

这从大环境来说成立,但是许多乡村的水资源质量、饮用水安全、土壤污染、垃圾处理都不如城市。
乡村缺水的问题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成立,在许多矿山开采区和工业区,水源的污染造成了极大危害;即使是几乎没有工业的川西北高原,也许是自然形成的重金属超标造成了如“大骨节病”等严重的地方病,而不干净的食物则造成“包虫病”等一旦感染便无法救治的绝症。

2、乡村的民风纯朴

长期以来,政府权力并未闹闹控制乡村,所以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公共安全问题在中国的乡村呈现了两极分化:一些宗族、宗教传统维护较好的地区,也许遇上了好的带头人或者政策关注,仍然保持治安良好,亲里和睦的状态,走上了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则产生了如“盲井”、“盲山”、“卖血村”、“吸毒村”那样捆绑式的全面溃败。由于一些因素,许多问题一曝光便被牢牢捂住,也造成了许多问题迟迟没有解决。

3、乡村机会比城市多

现在政策对农村逐步放开,但如产权流转、户籍等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加之农村高成本、高风险的问题,农村在很长时间内仍然难以吸引普通人。同样修一条道路,城市可以惠及上万人,乡村只能惠及数百人,政府关切从道理从逻辑出发,都仍然会以城市为主。

中国未来,仍然是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的道路,一方面政策决定了城市仍然会盘剥乡村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城市资金也会反哺乡村,因此决定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