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19-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竹下草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在书中用来描述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

翻译之后就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也就是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基本步骤——听→思考→教导。

第一步,如果自己不知道而别人知道,那就虚心听对方说,去读书,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什么叫做默而识之呢?就是说能够自己默默地去学习。知道自己不明白,不懂得什么道理,就沉下心来去学,不管要学的东西究竟是不是有多难或者有多简单。很多时候,我们在刚入门的时候,就带着很强的傲气或者很丧的颓气,要么自认为这知识实在太简单,用不着下功夫,要么认为太难了,不是自己能够学会的。这样过高过低的估计和过度自我的态度,往往阻止了我们继续学习。其实无论简单还是困难,都值得去学。而且只有学习的过程中才会真正明白究竟如何。所以开始学习的时候是谨慎的,是客观的,带着进入新世界的好奇和小心,然后慢慢前进。

带着‘再学一点吧’这种轻松的心情和想法,即使知识深奥,也要开心的投入到学习的世界中去。

第二步,深入思考,将知识化为智慧,从不厌烦,绝不停步。在进入学习的状态之后,面对着无穷无尽的新知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深入思考,来理解其中道理。值得记忆的放进大脑存储器中,更多的则是需要归纳总结,容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当然这样的过程将会是极其枯燥,需要反复阅读,思考,分析,耗费精力与时间,更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来坚持到底。学而不厌,便是这个道理,一方面是学到手,学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则是从不厌倦,不断前进。

第三步,是诲人不倦,便是教导了。“如果不能用中学生和老年人都能懂的话去表述,就证明你还没有充分理解。

把所有的事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想要做到这一点,只是知道结果,只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要清楚理解整个过程才行。换言之,如果不能通览学习内容,并把其转换成自己的智慧,就说明你对它的认知水平还不够,也就不能自如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为了确认自己是否已经理解了学到的内容,经过苦思冥想之后,为了更纯熟的掌握,“教导”这一步必不可少。

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之前几次和老师汇报工作进展,作ppt,有很多别人文献中的观点和实验分析,读的时候还觉得明白,等到讲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遗漏,更有不少问题需要独立思考解决。因为所有别人讲的知识观点,都只是结果而非过程,我们需要自己来整理出过程,明白结论得出的一些注意事项和问题,往往十分关键。其他的知识也是如此,看到了知道,知道后明白,遇到考试题能够答出来,这只是应试教育的要求,学到的知识仍旧是停留在表面的,没能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还不能真正作为自己的东西。只有不断分析理解,自己质疑自己,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最重要的是自己讲的东西还能够让别人听懂,这样才是更高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