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
老街之所以叫老街,无外乎就是它的一个“老”字。
在这里什么都是老的,街是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的,连青石板都不用。那些石块铺得也自然是杂乱无章,若是仔细观察,也许会觉得还有那么一点小规律。
这里的房屋还属于明清时期的老式建筑,土石木桩、斗拱盖瓦。大门用得是也是很古老的门板样式,在地面上打个槽,把门板一块一块送进槽里,最后那两块,在槽子出口的地方凿深一点,门板也做得特殊一点——在一侧特地突出个揪儿来,就好似一块中规中矩的木头长出了两个角一样,于是投在槽坑里,就成了个能旋转的结构了,不得不说老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
听说这里的人从明朝初年就住在这里了,好像是从刘家坝和大槐树这两个地方迁过来的,多少年的风雨,他们终于把川晋两地的口音融合了起来,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方言。
当然,老街老的还不止这些。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很古老的传说,这里的每一条街都有着很久远的故事。甚至连这里的活计也是家家户户传了好几代的手艺,做炮仗的、打铁的、做木工的,还有做纸钱、纸元宝的等等。
听老人说,过去老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条街只有一样生意,比如做炮仗的都住一条街,所以就叫炮仗街,此外还有专门打铁的的铁匠街、专门做木工的木匠街等等。
老街老街里的房子都长得差不多,如果不是很熟,太容易在里面迷路了。不仅仅条条道路交错纵横,甚至里面的大院都有暗道相通。我猜抗战那会一定有不少鬼子在这里因为不识路况而被干掉。
在我小时候,曾钻进过一间院子,院子里面是深邃而漫长的走廊,走廊旁边每一扇门就是一户人家。那里大多住的都是老人家,如果老人们不串门的话就显得寂静无比,恰巧那天就相当寂静。因为静的可怕,我没敢再往里面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重新进了那个院子,在狭小的长廊兜兜转转好几圈从另一头出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个走廊大致是个U字型的,因为出口和入口之间不过只隔着三道门。
后来小镇发展了起来,老街的旁边又开辟了一个新街,盖起了百货大楼、开起了各种商铺,于是一部分人搬出了老街;再后来,新街的旁边又开辟了新城,又有了一部分人,住进了新城。
老街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了老街,从“井”字一样纵横交错的老街搬到了道路依旧像“井”字一样纵横交错的新世界。渐渐地,老街里面就只剩下了老人们。
如果你偶尔经过老街,你一定会望见那些独自坐在门口,摇着老蒲扇,望着天空的老人们。不过我想这个“偶尔”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吧,毕竟老街是在太“远”了。在这个时代,遥远的京沪苏杭不过是几个小时,而近在咫尺的老街却成了海角天涯。
有人会笑,谁会愿意在那种地方坐井观天!
事实上,我们一直都在坐井观天,只不过是从一口小井,跳进了另一口更大的井里罢了。
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