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压力做朋友:激发内在潜能,创造美好生活

2019-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安七月读书

“我相信你最需要听到,也会记得的——不是如何记住任何具体的研究或故事,而是新思维落地的通常方式:在心里。它们鼓励你、激发你,改变你看待自我和世界的观点。”

这是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在《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书中结尾的一段话。当我打开这本书,从疑惑到理解,到产生共鸣,再到最后心存感恩,整个过程一如作者的预见和期待。

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也是医学健康促进项目的健康教育家。她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包括“自控力科学”和“在压力下好好生活”,都是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书中的定义和观点,来自成百上千项的科学研究调查,集结了数十位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观点并不是市面上常见励志书籍的鸡汤文,她的每一个观点均来自受访者的生理反应数据。通过客观、可视的科学研究数据,解开人们长期以为对压力的误解,并通过科学实验对比,提供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是一本帮助读者与压力共存的实用指南。

重新思考压力

“压力”二字越来越常被现代人挂在嘴上,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学习压力、健康压力……甚至连做梦都逃不开压力的尾随。大大小小的压力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几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健康二字离我们越来越远,亚健康成了“正常的常态”,由压力诱发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因不堪重负而轻生的人数也在悄然增加。

种种案例和研究表明:压力是害的。我们对此深信不疑,因此,重新思考时请把这样的观念暂时放一边,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

压力是什么?

跳过科学直奔建议没用,了解了每个策略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其实施。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问题的结症。只有弄明白这一点,后续的研究分析和练习建议才有意义。否则,不过又是一场无意义的辩论。

什么时候你会觉得有压力?

有些人觉得加班是一种压力;有些人觉得考试是一种压力,有些人觉得演讲是一种压力,还有人觉得早起是一种压力。由此可见,引起人们感觉到压力的事物差异很大,为了便于我们共同去探索和发现,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概念:压力就是你在乎的东西发生危险时引起的反应。

压力反应的作用

研究实验表明,实验对象在压力面试中的不同表现,会影响体内皮质醇和DHEA的释放指数。它们是压力情境下你的肾上腺释放的荷尔蒙(即压力荷尔蒙),但作用不同。

过高的皮质醇,伴随的是坏结果,如免疫功能受投和抑郁。而DHEA会令大脑在经受压力体验后变强大,它也会中和一些皮质醇的效果。比如说,它能加速伤口愈合并提升免疫功能。

两类荷尔蒙你都需要,哪个也不好,哪个也不坏。然而,两类荷尔蒙的比例,会影响压力的结果。DHEA与皮质醇的比例被称为压力反应的成长指数。高成长指数——DHEA更多——帮助人们在压力下奋起。

“压力反应成长指数”证明了压力拥有不被人知的积极作用。另外,克拉姆在实验中,尝试改变人们的压力观念,能改变压力荷尔蒙的比例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实验中,抱持不同的压力观念,对皮质醇的水平没有影响,然而,在面试前看了压力有促进作用视频的实验对象,会释放更多的DHEA,压力成长指数更高。

压力不是敌人

信念,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在《信念的力量》书中提到:“当我们真正认同信念的强大力量时,我们就拿到了通向自由的金钥匙。”人们的期待会影响哪个结果更容易出现,当我们相信压力有害时,它就成为了一个可怕敌人。如果我们改变观念,相信压力不是敌人,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就会不同呢?

公众演讲被视为人们最恐惧的事情之一,很多人在候场时就开始紧张、流汗、发抖、心跳加速,过度的压力常常会导致演讲者发挥失常,失败而归。我们总是会羡慕那些在台上充满自信、淡定自如的人。

殊不知,他们在上台前同样会出现那些紧张的生理表现,唯一的区别是,他们认为这是正常的,不但不会影响发挥,还会促进发挥。因此,最终呈现的效果截然不同。同样的生理表现,在不同的观念(信念)影响下,体内荷尔蒙的分泌不一样,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可见,转变观念就能改变压力的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压力也是一种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所产生的反应。如张德芬老师的说:“情绪就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臣服于它即可。”压力本身并不存在好或坏,它的作用是人们赋予的。真正有害的不是压力,而是“压力有害”的观点。

和压力做朋友

如何看待压力,将改变你的生物化学反应,并最终改变你的应对方式。

这是一种思维模式效应,它是能左右你的思想、感受和行动的信念。如同滤镜一般,你透过它看待所有的一切。

压力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裁员的浪潮不断涌现,个别行业被迫整个被颠覆,某知名集团裁掉了一半的员工。留下来的也是人心惶惶,面对职位变化,面对公司更高的要求,压力指数不断攀升。重压之下很多人出现健康问题和抑郁症,情况严重的人甚至选择轻生。

与此同时,一小部分人却在压力中压力起,找到了新的目标,增强了幸福感。麦迪跟踪研究这些员工好几年,他手上的研究报告体现:在压力下成长的员工,有一个方面表现很明显——看待压力的想法不同。这是擅长压力的意识,它不是不受困难影响,而是允许压力唤醒勇气,允许自己被压力体验改变,对自己保持基本的信任。

拥抱压力,应对挑战

面对压力,你最该做什么:试图平静下来,还是兴奋一些?

哈佛商学院教授艾莉森·伍德·布鲁克斯就这个问题问过好几百人,答案几乎是一致的。91%的人认为,最好的建议是试着平静下来。你或许曾经也这样告诉过自己或他人,在压力情境下,如果不平静下来,就会搞砸。

尽管多数人认为,压力下最好的策略是放松,然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相反的是正确的。无论是面临人生最重要考试的学生,还是面对残酷竞争的职业运动员,欢迎压力都会强化自信,提升表现。

记得在教资面试前,因为对考试模式没有不熟悉,我考前无比焦虑,连模拟演练都不敢做。我觉得自己一定做不好,一定会让人笑话。这时,一位朋友对我进行了思维干扰,她告诉我:“不管你今天演练的结果如何,哪怕是差得一塌糊涂,你也是有收获的。紧张和焦虑是考前的正常表现,压力不会影响考试成绩,反而会有所帮助。相信自己,你一定没有问题。”

考试当天,我依然觉得很紧张,但是我对自己说:压力会帮我更好地表现。结果,我当天的面试超常发挥,顺利通过考核。思维干扰不是消除压力,而是拥抱压力。改变思维方式,就改变了生理反应的意义。这就是选择看待压力的益处带来的结果。

压力相伴,幸福成长

回想一下,你生命中个人成长最快的时间,或者带来积极改变的转折点,那段时光有压力吗?

我猜,一定有压力,而且还不小。你是怎么闯过来的?你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变化?你的行为模式被影响了吗?

虽然很多人都想过压力更少的生活,但恰恰是艰难的时刻激发我们成长。正所谓“杀不死你的,都会令你更强大”,最新的科学研究支持这种说法。换言之,选择看到压力的一面,能够帮助你学习和成长。

两年前,面对一成不变的稳定生活,我陷入了严重的抑郁中。太阳再也不是光明的使者,而是恐惧的象征,我一心只想躲在黑暗中沉睡。生活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看不见未来的希望几乎要将我压垮。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下,鼓起勇气走出黑暗,直面压力、转化压力、重塑自信。如今,如愿脱离了一成不变的高薪工作,成功转型成为自由职业者。每天上上课、写写字、看看书,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幸福感满满。

无论男女,不管老幼,无关种族,痛苦都有保护作用。无论人们最痛苦的经历是什么,都有机会令他变强大。视挫折为不可避免的东西,遇到困难意味着这是利用资源的机会。

即使在最痛苦的情境下,人类依然有找到希望、做出选择和创造意义的天生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在生活中,压力导致的结果通常包括勇气、成长和坚强。如果你认为身体对压力的反应总是战斗或逃跑,那么压力反应就成了人类进化的包袱。但当压力情境稍许缓解,大脑和身体就切换到不同状态:挑战反应。《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压力的反应和作用原理,并给出了有效的压力转化策略,帮助读者在压力中成长。值得所有在压力面前无计可施的人认真拜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