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天堂思念你

第五章 听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

2018-06-08  本文已影响7人  丁香姑娘寻梦

    今天青川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接到上级通知全镇教师在青川镇初中会议室参加孺子牛金球得主王小林同志事迹报告会。

  会议在镇中学会议室举行。来自全镇的二百多名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始由青川镇教育专干贾仁义作了简短发言,分别对参加会议的领导作了介绍。王小林事迹报告会正式开始,王蒙蒙一看做报告的正是郭川局长。她赶紧拿出笔记本边听边记。

   1996年12月7日,这是一个极平常的日子,可对宝鸡县坪头镇谢家沟小学校长、民办教师王小林来讲,却是永生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他站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手捧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杯,激动万分,这项奖是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为表彰奖励对中国教育事业有卓越贡献的教育工作者而设立的。这位朴实、憨厚的民办教师,没有被眼前的掌声、鲜花和10万元的巨额奖金所陶醉,他不由想起千里之外的妻子——朱水娥。此时此刻,他真想对妻子唱一曲:“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我们带着对王小林夫妻敬佩的心情,于5月18日来到坪头镇,从镇上到谢家沟小学不仅要穿过三条黑漆漆,阴森森的铁路隧道,还要走十几里崎岖的山路,陇海铁路虽与谢家沟村擦肩而过,但并没有给这里带来繁荣,深沉的大山阻塞了山里人与外界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这里至今没有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祖祖辈辈的山里人只有肩扛背驮。一路上,我们看到的尽是贫瘠的土地,陡峭的、光秃秃的山峦,来到王小林的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个干净整洁的小院,屋内一切什物摆放有序,最高档的是一部花200元钱组装的黑白电视机,这简朴的小屋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尊金光闪闪的孺子牛奖杯。

  艰难的起步

  由于谢家沟穷山恶水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有些教师出山就不愿意回来了,走马灯似地更换教师,使村民们寒心了,村干部们灰心了。但善良的山里人知道没有文化不行,他们不愿意看到村里的娃娃失学。1974年,初中毕业的王小林带着乡亲们的希望和党的重托来到谢家沟小学,开始了漫长艰辛的教学生涯。

  当18岁的他带着美好的理想和满腔的热情踏进村小时,迎接他的却是残酷的现实。四壁空空的教室,缺胳膊少腿的桌凳,学校唯一的教学用品是粉笔。可他一想到自己从事的崇高职业和乡亲们期望的眼光,就从心底油然升起一种责任感好好当老师。

  王小林刚来学校时,学校仅有8名学生,于是他就动员村里想上学的孩子。村上有位失学儿童虎平,从小没有父母,与65岁的祖母相依为命,有一天,王小林走进虎平的家,婆孙俩正围在锅台边喝玉米粥,那粥稀得能照出人影。他把虎平拉在身边说,“娃该上学了,咱老一辈没文化,还能让娃娃不识字吗?”虎平的祖母站在一边抹着泪说:“钱呢?每天两顿饭都让人发愁哩!”这位朴实的民办教师不知该对老乡说点什么。他走家串户后了解到,贫困才使山乡的教育停滞不前。他心急如焚,夜不能寐,苦苦思索办学的出路。经过不断的努力摸索和艰难的实践,他终于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如何办好学校的新路子。

  1990年,省教委和宝鸡市教委相继推出了百乡千校勤工俭学竞赛活动,他的心一下子热了起来,一套完整的“开荒种地,勤工俭学,立足本校,四率达标”的规划出台了。他很据山区实际情况,发动学生开展小采集、小捡拾活动,这样一年下来,学校收入了202元钱,看着这沉甸甸的202元钱,王小林再次陷入了沉思,这样小打小闹能解决学校的大问题吗?

  这位倔强的民办教师用了整整一个冬天,跑遍了村里的沟沟梁梁,最后发现离学校8里之外的山梁上有几片荒地。经过他动员宣传,村里答应给他16亩荒田开发权。

  1991年春,王小林开始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赶着自家的牛,扛着犁,镢头,背着干粮,到离家十多里的王家槽湾去开荒。他从早到晚,挖呀挖,饿了,啃几口干粮,累了,阳坡草里一躺。眼看到了播种季节,地还没有整好,他只得动员学生家长和自己的妻子来帮忙,一连用了8个星期日,终于开出了16亩荒田,学校没钱买化肥、种子,他就用领来的25元民办教师补助费和妻子买猪的200元钱买了化肥和种子。总之,不管是播种希望的春耕时节,还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都有他辛勤的汗水和劳作。

  勇敢的飞跃

  转眼到了1993年,谢家沟小学账上已有2000多元的结余,按说,王小林不该再太苦自己了,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大山的儿子,他比以前更严格要求自己,有一次,王小林到宝鸡市参加校长考试,住宿一晚要8元钱,他嫌贵不住了,硬是在宝鸡火车站的候车室里蹲了一夜。

  王小林搞勤工俭学,不仅给学校创造了13000元的基业,而且学校教育质量也在逐年提高,这个学校仅有3名教师,28名学生,学校采取复式教学,王小林把学校常规管理抓得很紧很实很细,学校内部实行了目标量化管理,各种规章制度比较齐全。他坚持教师学生的轮流值周制度;一月一次的教师教案检查,学生作业检查;一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政治学习雷打不动。在德育工作方面,他把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中心的教育内容系列化、具体化,并将活动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思想救育,他们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谢家沟小学的复式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坪头镇第一、二名。

  王小林有种九头牛都拉不回的倔脾气。有一颗对事业执著迫求的恒心。有为如此他的德行和执著才使他的事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同时,他的事业也得到了众多山民的理解和支持,其中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女性——朱水娥。

  默默的奉献

  1976年,16岁的朱水娥从坪头镇高中毕业,她和所有的少女一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幻想和希望。她曾梦想自己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也曾梦想自己是女飞行员,在蓝天白云中自由朝翔······可这位大山的女儿回乡后,面对贫瘠的土地没有消沉,没有抱怨,默默地承受着贫穷和落后,与山水为伴,开始了艰难的人生。1982年她和王小林相识了。他给她的感觉是“正直、老实。”她觉得自己的终生依托给这样的男人放心,就是凭着这一朴素的情感及对教师职业的爱戴,善良的她毫不犹豫地嫁给了这位朴实无华的山乡教师。从此,她把自己的命运和他联在了一起,他门共同演奏了一曲动人的奉献者之歌。

  她全力支持丈夫干事业,时常抽空和丈夫一起为学校的山地耕种施肥,家中6亩责任田分别在5个山头上,最远的要八里路,王小林平日最少到地里去,所有农活全部压在她的肩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辛勤耕作着,他们的日子过得仍很清贫,6亩地一年收成1000多斤粮食。王小林每月只有170元的工资。他们夫妻和两个孩子穿的,大多数是别人送的旧衣服,他们虽然过得这样清苦,但仍然节约出钱为学校买化肥,购种子,收获季节还买礼品看望村民,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充实,过得有滋有味。

  谢家沟小学位于半山坡上,校舍背依石崖,前临沟涧,有人形象地称它为一所“挂在崖边的小学”。我们在这里见到王小林时,他显得那么老实,憨厚。他有问必答,语言简单地让人无法在辞海里找到合适的字眼来形容。当我们问起他妻子的情况时,粗心的他竟连妻子的年龄也说不准确,他把所有的心事都放在了学校,留给妻子的实在太少了。当谈到妻子至今穿的最好的衣服还是朋友们送的旧衣服时,这个倔强的汉子哭了……他再也不愿意过多地谈她。我知道他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感激和内疚。

  记得1992年6月4日,朱水娥身体不适,王小林想把学校的庄稼干完后再干家里的,午后突然来了一场狂风暴雨,他急忙收拾完学校地里的粮食往家里跑去。路上,有人告诉他妻子带孩子在风雨中艰难收麦时,脚腕都扭伤了,他的心里非常难过,泪水止不住流了出来,他怕她生气,不敢回家,在家门外转了十几圈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回到家时,不料疲惫不堪的水娥看到狼狈不堪的他时,怦然笑了,顿时,他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1994年,儿子王磊得了尿道炎,需要作手术,朱水娥就背着孩子艰难地走了六、七里山路来到镇上,再坐车来到宝鸡医院治疗。医院需要400元钱,可她只有200元,无奈,她只好带着孩子到坪头中心卫生院治疗,儿子住院两周,王小林除了晚上给孩子送饭,其余时间全都泡在学校,善良的她很清楚再抱怨也没用,丈夫根本顾不了这个家,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付出了许多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作为一个有知识的女性,她把丈夫的荣誉看作自己的生命,当他的事业得到社会的承认时,她由衷地感到欣慰。

  采访归来,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一个山区民办教师,为了山里的孩子,像一个老农一样上山种植,又像一个园丁一样精心培育,双重重担他一肩挑。更可贵的是他那贤慧的妻子,在他最艰难困苦时支持他,给了他勇气和力量,只有大山里的儿女,才会有这样的胸怀,这样无私的奉献。

  报告会结束后,会议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有的老师掏出手帕不停地擦眼泪。

  郭川局长讲的太好了,王蒙蒙目不转睛的看着郭川局长,脸上是满满的崇拜之情。

  最后青川镇教育专干贾仁义作了总结性发言,号召全镇教师向王小林同志学习,扎根山区,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热血。他要求全镇所有教师会议结束后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各校办一期专栏,将每位老师的心得体会公开张贴在校园专栏内。他将下到各学校检查心得体会完成情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