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中草药小故事

2022-07-06 海金沙的故事

2022-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月小小草

海金沙,中药名,是海金沙科、海金沙属陆生攀援植物的干燥成熟孢子。别名,金沙藤、左转藤、竹园荽等。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植物的藤叶也可入药。植株高可达4米。叶轴上面有狭边,羽片多数,对生于叶轴上的短距两侧,平展。多生于路边、山坡灌丛、林缘溪谷丛林中,常缠绕生长于其它较大型的植物上。喜温暖湿润环境、空气相对湿度6O%以上,喜散射光,忌阳光直射,喜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云:本品“甘寒无毒”。主治:通利小肠,疗伤寒热狂,治湿热肿毒,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经痛,解热毒气。被人们用于治疗热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海金沙

治疗尿结石的中成药中大多用到了海金沙,例如,结石通片、肾石通冲剂、肾石通颗粒、肾舒颗粒、复方石淋通片等等。比如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石苇、萹蓄、车前子等等,每天煎一剂,服用两次,坚持6天一个疗程,就可以起到利尿排石的效果。

海金沙,从海里爬出的蕨类植物

在遥远的4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海金沙默默地从水中来到陆地,开始在亘古洪荒的大地上出现。它绿色的眼睛里记录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宇宙的斗转星移和世间的沧海桑田,时时提醒着我们,宇宙的生生不息,时间的浩淼无限。

500年前就有人如此的形容它:生山林下,茎细如线,引于竹木上,叶背多皱纹,皱处有沙子,黄赤色,状如蒲黄粉;不开花,细根坚强,其沙及草皆可入药。其细小如沙的颗粒,细腻光滑,置于手中,犹如细沙从指缝间滑落,这或许就是海金沙名字的由来吧。

其实,这种沙非叶、非花,是种子又不是种子,它只是那可爱的掌状小羽叶上的孢子。孢子如它,有众多的兄弟姐妹,却注定无法与它的爱情相遇。没有爱情相伴,只能独自哼着歌的海金沙却喜爱攀援。作为唯一能够用叶轴攀爬的蕨类植物,攀爬是它的天性,向上是它的品格。凭着坚韧不拔的品性,海金沙从远古一路走来,生长得越来越繁茂,用它的藤和孢子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资料:

1、《本草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瓦斯。

2、《嘉祐本草》: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硝、蓬沙,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

3、《岭南采药录》:"通淋,利小肠,解热毒气。治伤寒狂热,湿热肿满,茎痛,疗痘疮变黑。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赤,肠炎痢疾。"

5、《福建民间草药》治小便不利: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和冰糖,酌加水煎服;或代茶常饮。

6、《闽南民间草药》治腹泻:海金沙全草,水煎服。

7、《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缠腰火丹:鲜海金沙叶切碎捣烂。酌加麻油及米泔水,同擂成糊状,涂搽患处。

8、《福建民间草药》治赘疣:海金沙全草一握,水煎洗;在洗时用其藤擦赘疣处,日洗二至三次。

9、《广西中草药》治黄蜂螫伤:金砂蕨叶一两。捣烂;取汁擦患处。

【功效与应用】全草味甘、微苦,性寒。归膀胱、小肠、肝经。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止血。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肝炎、痢疾、目赤肿痛、风湿痹痛、筋骨麻木、跌打骨折、外伤出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