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有缘人,成就梦想

赵伯喜得知那部记录片获得大奖的消息时,正在一处幽静的院子里看柳丝一条条垂挂在堤岸上。朋友借他一处京杭大运河边的民宿,让他好好休息。
刚见柳丝飞扬的时候,心里头便生出了想念,想家里的那两只猫,是不是被照顾得很好。一去两三年,两只小猫恐怕都记不得他了。
在院子里拾起昨夜被风吹断的柳条,心中想得那是另外一件事。好消息来得及时,好像那本是应得的成就,现在回头看,似乎一切顺理成章,可其中的曲折确也折磨人。
赵伯喜一直想拍一部关于原生家庭对于人生影响的记录片,有太多的理论和事例能让很多精彩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为此他还专门修了心理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现象,更好的挖掘背后的根源。
所有的素材都准备好,唯一的障碍就是没有人愿意为他投资,虽然他见过的每个投资方都不怀疑这部记录片将会产生影响力,可是他们还是担心赵伯喜做为一个导演,他的流量不够,引不起观众的兴趣。
赵伯喜花了两年的时间,寻找各种关系,与不同的投资方见面,也根据各投资方的要求,修改了几十稿的内容,但是一分钱也没有找到。为了拍这部记录片,他甚至把房子都抵押出去,可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有人劝赵伯喜,对待困难要像切香肠一样,不要想着一下子解决,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要接点广告片,小制作的影片,赵伯喜照着朋友的建议去干了一段时间,毕竟心里头还是放不下理想,又把精力投入到记录片的构思和素材收集中去了。
一天,赵伯喜经朋友推荐,去终南山一道观采访一道长,根据道长的成长经历,很适合做为素材出现在赵伯喜的记录片中。道长从小受家庭影响,对天人合一的观点颇感兴趣,渐渐产生了出家的念头。
他本人也对原生家庭对人具影响的议题颇有兴趣,甚至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过几篇相关的文章。赵伯喜的朋友见到后,就提议赵伯喜可以去终南山上跟道长聊聊。
终南山十里青山,波峦相续,山间啼鸟鸣鸣。上山的那个清晨,白露收尽了夏日的酷热,清风吹散了山间的晨雾。赵伯喜遥望眼前蓝瓦白墙的道观在蓝天白云间,心情不由得畅快起来。
走近道观,有一处水塘,塘中荷叶飘飘,有一个老者蹲在塘畔,盯着水中的荷花,好像在自言自语。赵伯喜经过老者,听那人在说:“记得我吗?去年我来过的,就在那里,还买过桂花酒,还记的吗?”。
赵伯喜环顾周围,除了老者和自己,别无他人。而那老者,全然不顾走过身边的赵伯喜,把那句问话,反复说了好几遍。
赵伯喜朝着道观的门口走去,离池塘已经有百十来米了,听见老者在背后叫他:小伙子,等一下!赵伯喜回头,老者大步走来,边走边说:“道长今天不在!”赵伯喜有些失望,问老人:“您也是来找道长的吗?”“不、不!我在这住了半个月了。我天天见他,算是找他,也不算找他。”
老人说,自己每年都来终南山呆一段时间,跟道长是朋友。去年道长请他今年这个时候来,说有一个机缘会逢。反正每年都来,他也不在乎有什么玄机,总之夏日来山里避暑也没什么不好。
老者问明赵伯喜的来意,就劝他晚上住下,等道长第二天回来。当晚赵伯喜就准备住下,看老者善谈,就问他为何在池边跟荷花对话,老者哈哈大笑,直言自己来山上住了多日,有点酒馋了,又没人陪自己喝酒,就把去年在这边买桂花酒的事说出来,安慰一下自己。
没想到赵伯喜听到了,说,要不咱俩喝一杯。
老人眼睛一亮,说:“你看,说得巧不如来得巧,今天晚上,咱俩就去解解馋!”。老者帮着赵伯喜安顿下来之后,拉着他去道观外一个小酒馆,点了两瓶桂花酒,边吃边喝,跟赵伯喜聊了整整一晚上。
道长一大早回来,赵伯喜睡到正午才起床。去见道长的时候,那老者已经在那里跟道长嘻嘻哈哈聊了有段时间了。
道长看着很年轻,大概四十岁出头,见赵伯喜进门,先打招呼:“恭喜了,赵先生。”赵伯喜莫名其妙,不知喜从何来。道长把手指向老者,“看来你们是对有缘人。王先生准备为你的记录片投资呢!”
原来王先生是一家上市集团的创始人,是道长多年的老朋友,昨晚跟赵伯喜喝了一晚上酒,对他想要拍得纪录片颇有好感,于是起了要投资拍片的愿望。
早上把这想法告诉回来的道长,道长极力撮合。王老先生问道长:“你去年说这时候来终南山,会遇到有缘人,是不是就是我们赵导?”道长微微一笑:“这个嘛,天机不可泄露,你觉得是,那就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