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每天写1000字简友广场

也说高考中那些零分考生

2019-06-16  本文已影响23人  新亮点

2008 年高考,安徽考生徐孟南为了批判现行教育制度,在高考试卷上违规写满了自己的三人行教育理念而被判零分。

十年后的2018年徐孟南又重新走进了考场,并承认自己当初做错了。

过去的这十年时间,他打过很多工,吃了很多苦,因为自己学历不够而只能在最底层混迹;在这过程中他发现文凭的重要,所以,他要重新争取上大学,他认为当初的零分举动是自己一时的任性。

高考考生中,希望用零分试卷触动教育制度改革的考生远不止徐孟南一人:蒋多多、李坚、吉剑、于杰、张皎、蔡汉昭。。。。。。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颗希望教育变革的心。

这些人试图用自己的前途去换取人们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变革,他们是教改的马前卒,尽管就算他们押上自己前途也并没有换来制度的任何松动和改变,就像当年的谭嗣同看似挂的毫无价值;但几乎所有的社会变革都会从某些个体的牺牲开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些人的举动也并非完全没有价值。

毫无疑问,对于现行教育制度这个是巨大的存在,任何以自杀的方式试图引起体制的注意而主动发生变革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自己的牺牲直接成为众人眼里的傻缺和反面教材,而他想撼动的那个体制对他的牺牲却连多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看看历史就明白,用这种方式乞求变革是不可能有任何效果的。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知道,徐孟南并不是一个坚定的变革者,当初的叛逆之举也并非真的认为体制的笼子存在本身就是错误,而仅仅是感觉笼子里不舒服,出去转了十年发现外面更不舒服,回心转意实属必然。就像那些飞出笼子的鸟,出了笼子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觅食的习惯和能力,只好又回去继续待在笼子里,心安理得享受主人按时定点的米和水。

知道不合理却不知道哪里不合理;知道哪里不合理却不知道如何改变;知道该如何改变却拿不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这就注定这些人所希望的变革决不可能通过他们来实现。

诟病独木桥的大有人在,因为缺乏继续深入的思考,绝大多数人基本都停留在喷子阶段,就算从喷子阶段上升到自毁也不会有任何用处,否则那些先辈们就不用去偏僻的农村艰苦奋斗几十年,直接去常凯申治下的大城市里排队喊喊口号就行了。

零分考生的失败并不能证明独木桥教育的正确,只能说明这些零分考生真的没有弄懂历史;徐孟南重新上大学也不能说明成为考试机器的必要,只能说明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真金。

那些真正立志变革的人早已不屑于现行教育的是非曲直,更不会幻想让宝宝们来改变什么,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样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