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这顿虾,我就要离家
“你这么早起来干嘛?”我被妈妈忽然的一句话惊醒,厨房里已经“乒乒乓乓”响起来了,这句话应该是对爸爸说的。我睡眼惺忪看了眼手机,6:45。
“去买鸡尾虾,上次不是说回学校前给旺哈做顿鸡尾虾吗。”果然是爸爸的声音,听起来沙沙哑哑的,应该是刚起来的缘故。
“怎么不昨天买好?这一大早的……”妈妈开始抱怨唠叨。
“鸡尾虾就是要买最新鲜的才好吃哩!”
…… ……
我迷迷糊糊地听了会,又闭上了眼睛想再睡会,但眼睛闭上心里反而澄亮了,大脑也清醒了,再也睡不着。可我又不愿起床让爸妈知道我醒来了,便拿起了手机刷公众号,喝着一碗又一碗的清晨鸡汤。
“咚”一声关门声,有人出去了,7:28。
过了一阵又一声关门声,接着楼下传来了摩托车的声音,便知道这次是我爸出门了,7:34。
我照常穿衣起床,唯一和以往不同的就是认认真真地铺好了被子,今天还是这么厚重的大棉被,下次等我回来可能就换上了小毯子了。
看了眼厨房,果然又是两碗加蛋汤底,还冒着热气,面条摆在一旁等着我们起来自己下。因为弟弟还没起床,我也不急着吃早餐,便坐在沙发上打开了电脑。
忽然我又听到了那熟悉的摩托车声音,这才意识到爸爸刚才可能只是去买虾了。虽然菜市场很近,大概是赶时间,哪怕明知道很会冷也还是骑摩托车去买了。我第一反应居然是爬回床上假装还没醒,当即又觉得没必要,就坐定在沙发上。一看时间,7:49了。
“咦!你怎么起来了勒!”爸爸戴着两年前我给他买的耳罩,脖子连同上半身缩在黑色羽绒服里显得矮小了许多,声音却是异常响亮,把整间房子都叫醒了。
应该还要给老爸买顶帽子的,我心里想着,然后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道:“我还以为你们都出去上班了勒,你怎么又回来了?”
“哈哈哈!给你去买你最喜欢吃的东西了!”爸爸得意地笑着,边换鞋边举起了手里的一个大塑料袋,“你猜猜这是什么?”
我也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装不知道,下意识就说:“我怎么知道是什么?我喜欢吃的那么多。”
爸爸走过来把袋子提到我面前,“你再看看,这里几十块钱哩!”
我一装到底,用食指戳了戳袋子,“是什么?”我自己都佩服自己的演技。
“鸡尾虾呀!”爸爸骄傲地揭示“谜底”。
揭完“谜底”我反而装不下去了,就像平时对别人赤诚而不直白的感情我可以装糊涂,可一旦这份感情清清楚楚地摆在面前了就会不知所措。
“怎么大清早地去买虾了?”我明知故问,干巴巴地接了句。
“之前不是说了回学校前给你做顿鸡尾虾吗?谁知道你今天就要回。”
这都是好几天前的事情了,那天晚餐饭桌上爸爸自顾自地说了句:“等你们返校前老爸亲自下厨给你们做顿鸭子和鸡尾虾……”其实我们当时都没有放在心上,但很明显这句话让爸爸有了使命感和仪式感。怪不得昨晚老爸煮了鸭子,原来他一直都记着。
本来是17号回学校的,看到有今天的票就改签了。昨晚老妈问我:“你回来待了有半个月吗?”仔细一想,去年一年在长沙的我比远在山东读书的弟弟在家待的时间还短,寒假暑假总共留在家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中间就老妈生日回来了一次。我有些内疚,以后在家的时间可能会越来越短。
老爸趁我在收拾行李的时候,在一旁开始了他不想显得那么唠叨的教育模式:“以后少网购一点,东西还是实体店好,特别是不要买东西回家了”、“到了学校好好读书,再接再厉,听老师的话”、“提前去了学校每天都要和家里报一声平安”……我都一一应着。
“哎呀!8:10了,我该走了!”爸爸一拍光秃秃的脑门,火急火燎地去上班了。
我开玩笑说爸爸的脑袋像个顶端刺了毛的鸡蛋,因为他几乎每隔一周就让老妈帮他把刚长出的头发贴着头皮剃掉,基本上是“寸发不生”的状态,目的只有一个——宁愿装成光头的洒脱,也不想看到满头白发的现实,其实他自己是最在意的。我竟然回想不起有头发的爸爸是个什么模样了。
中午爸爸回来得晚些,妈妈做了最简单的蘸酱虾。虾的味道难以形容,只知道是家的味道,但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和爸爸买到虾那满足的神情都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放下碗筷,又要离家。
从小在家时总盼着离家,以为远方就是希望。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奔跑、要翱翔、要破茧成蝶,那才是英雄的格调,但梦有四处,家仅一方。现在能做的就是出家门前跟爸妈说声:“别送,等我回家。”
13:20,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