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王崧舟讲《记承天寺夜游》
观王崧舟讲《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宋 · 苏轼
授课老师:杭州师范大学 王崧舟
1、介绍作者
了解其一生三千多首作品中,570首与“月”有关,而“月”与心境有关。
2、出现苏轼的一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顺其自然的豁达心境)
(2)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表达悲痛的心境)
(3)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表达清新自然的心境)
3、学生自读《记承天寺夜游》
4、师出示关键词句
(1)何夜无月 但少闲人 (但:只)
(2)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入:洒入,进入)
(3)无与为乐 步于中庭 (行:带有高兴的心情,步:散步、漫步)
(4)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空明: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5、作业纸:按照顺序重新排列四个句子
起(起因)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承(过程)无与为乐 步于中庭
转(转折)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写景)
合(议论)何夜无月 但少闲人
6、师生合作读,体会起承转合的结构。
7、质疑:有着怎样的心境才能成为“闲人”?
板书:闲人心境
(1)关注事情发生的时间,设想穿越到元丰六年,成了不同的人,是否还记得月亮到我你家。
(2)体会苏轼不仅记住那天的月亮,还非常高兴。(欣然)
(3)哪个字点出月亮是苏轼的知己?(入:进入,知己不远万里,)
(4)那在人间,如何看出张怀民是他的知己。(亦:猜想他没睡,果然发现没睡,心心相印)(遂:可见苏轼没找别人,第一时间找到就是张怀民。)(念:可见没想其他能与他共乐的人)
(5)知己俩漫步中庭,看到的是(积水空明,藻荇交横)。(体会这样的景色皆源于月色)
8、小组讨论:是否把“月色”加在最后一句中: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学生各抒己见、分享体会:恍惚 朦胧 悬念 神秘感
9、最后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体会诗人心境)
10、介绍当时苏轼所处的贬官经历
了解这是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贬官黄州时写的,请你把苏轼面对空明月色的心里话写下来。
11、学生分享:体会苏轼笑看风元、无惧过往的闲人心境
12、配乐,师生总结共读
观王崧舟讲《记承天寺夜游》
观后思索:月色不减,闲人太少,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