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干货成长励志读书

路过人间,你我都是摆渡人

2019-05-20  本文已影响12人  薛定谔的圆盒子

最近在看一部豆瓣9.5分的高分剧,读一本豆瓣评分只有6.2分的书。

高分剧与低分书同时进行,才发现很多人都误解了这本被喷为“琼瑶阿姨的魔幻类玛丽苏”的书。

对了,剧是《我们与恶的距离》,书是《摆渡人》。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最著名的作品,目前已经出到了第三部。

《摆渡人》讲述是这样一个故事:

单亲女孩迪伦在去见亲生父亲的途中,因为火车事故意外身亡。死后,她在摆渡人的引领下去往灵魂的下一站。

在摆渡途中,摆渡人崔斯坦保护着迪伦不受恶灵的侵害。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迪伦和崔斯坦之间逐渐产生了爱情。

然而,但当终点抵达,他们却不得不分开。

由于放不下崔斯坦,已经抵达终点的迪伦选择从终点返回,独自重历艰险,寻找崔斯坦。

最终,迪伦与崔斯坦一起克服了生死界线、重返人间。

乍一看,的确是一个玛丽苏爱情故事。对吧?

可是如果能够跳出狭隘的爱情故事,再来重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这本书讲的不正是我们的人生吗?

01

生而为人,我们都是摆渡人


有一个关于《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最喜欢的角色的投票,获得最高票的是应思悦。

应思悦当之无愧。

在李大芝遇到困难的时候,与李大芝无亲无故的应思悦选择全心全意地帮助她;

在弟弟应思聪得了精神病以后,她选择克服一切困难照顾弟弟;

甚至在知道李大芝是杀人犯李晓明的妹妹以后,她也坚定地站在李大芝的身旁。

可以说,应思悦是现实世界中李大芝和应思聪的“摆渡人”。

而当应思悦选择与男友分手、面临弟弟的疾病时,李大芝也同样选择了不离不弃,与她相互扶持。

应思悦和李大芝,她们是彼此人生困局的“摆渡人”。

《摆渡人》故事中的迪伦与崔斯坦也是一样。崔斯坦保护着迪伦,安慰着她,引领着她,带她跨越“荒原”,抵达目的地。

而迪伦则让崔斯坦体验到了人类为之生、为之死的爱情,并最终在迪伦的帮助下结束了无休无止的“摆渡人”的工作,进入新的生命阶段。

他们也是彼此的“摆渡人”。

佛家讲,渡人渡己。意思是你帮助了别人,就是给自已结下了善源。

渡人终是渡己。


02

好的摆渡人,承认每一个灵魂的独特性


《摆渡人》中,迪伦请崔斯坦给她讲他曾渡过的那些灵魂的故事。

崔斯坦告诉迪伦,他曾渡过一个在集中营里当兵的士兵。

迪伦非常不能理解,觉得崔斯坦不应该给这样的人做向导。

崔斯坦回答她: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如果你是一个摆渡人,就不应该带有道德判断。

作为他人和自己人生的“摆渡人”,我们也同样应该不带道德判断地去渡人渡己。

在《我们与恶的距离》中,作为杀人犯的妹妹的李晓文,不敢见人,不敢上学,甚至不敢以真名示人,只能改名“李大芝”,隐藏身份,才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然而,杀人犯的妹妹,真的有错吗?

当每个人都带着自认为正确的“道德判断”去判断和定义他人,这个还世界会好吗?当然不会。

那个集中营里的士兵的故事后半段是这样的:

这个士兵是在父亲的逼迫下当的兵,在集中营里,他看着卫兵殴打、凌辱犹太人,却无能为力。

在他的长官命令他枪杀一个老人的时候,他明知道违抗军令只有一死,却还是不愿意杀人无辜的老人,最终自己也被纳粹军官所杀。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道德判断”论据充分、证据确凿,实际上却只是在偏听偏信。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对待他人多一些理解与爱意,少一些主观臆断,我相信,这个世界,会好的。


03

在人生的沧茫大海中,爱是渡船


在从荒原前往终点的途中,迪伦弱小、胆怯,在崔斯坦的保护和引领下,才勉强抵达终点。

然而当她决意为了“爱”而重返荒原、寻找崔斯坦的时候,她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

如果人生就如迪伦所跨越的那座恶灵出没、险象环生的荒原,那么,爱,就是帮助迪伦渡过荒原的安全屋和渡船。

《力量》一书的作者朗达·拜恩把爱称作“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

她说,爱会为你吸引来你想要的一切。

虽然爱不一定像朗达·拜恩所描述的那样“见效迅速”,但静下心来想想,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都来源于爱吗?如果没有父母之间的爱,我们甚至都不会存在。

在《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李大芝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应思悦对爸爸和弟弟的爱、宋乔安与刘昭国间的爱、医者宋乔平对患者应思聪的爱、律师王赦对弱者的关爱,都是爱。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每个人才得以渡过自己的苦难,迎来更好的人生。

如果只是从情节上读这本《摆渡人》,会觉得这真的是一本情节平平无奇的书。但如果能多想一步,从象征意义和隐喻上来读,相信你会读到很多。

毕竟,这本书不是讲的远远不只是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