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名利场中拷问本心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知乎,ID:亡心言己,文责自负。
这是一个从洁身自好到同流合污的故事。
赵辉是银行支行副行长,与他同期的几个大学同学都分散在金融领域的各行各业:信托、银行、审计。
故事的开篇是赵辉的上司兼老师戴其业参与违规操作,因心脏压力过大而车祸死亡。死前,戴其业特意给赵辉留下了几句叮嘱:“将有五危,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赵辉在支行工作多年,一直以来都是能力和廉洁的代名词,受到同事上下一致认可。
原以为老师离世后,自己升任支行行长是众望所归,顺理成章的事,结果由于他的不妥协不谄媚,再一次被空降的行长夺走了位置。
同时,他也受到了新任行长明显的排挤。
妻子离世多年,女儿患病需要200万美元的治疗费,他拿不出来,甚至需要卖房借钱。
尽管他每天动不动就经手上亿的资金,尽管有人千方百计地给他送钱,尽管有人把与妻子长相相似的女人送到身边,但他都把持住了底线。
但面对的现实逐渐让他失望了,工作不顺,生活不顺,他联想到自己老师的一生: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不图名不图利,只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和银行人的那份情怀。
同事/同学苏见仁的话也在他的耳边萦绕:“你说这个人生啊,到底图些什么?一个老伴,一个笨儿子,加个四室一厅,这就是戴行的一生,没意思。”
哪怕受人尊敬,却也掩盖不了凄凉,赵辉并不想活成老师的样子。
他其实也不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苏见仁这样评价他:“你满脸写的都是我要往上爬,可你偏偏端着个架子在这儿搞情怀。”赵辉以为自己可以清高,可以遗世独立,可以走正途创造自己的价值。
但结果事与愿违,他发现身边的人都在蝇营狗苟,追名逐利,只有他一个人傻乎乎地坚持着出淤泥而不染,这好像毫无意义了。坚持到最后,他付不起女儿的治疗费,他的房子保不住了,他的升职也泡汤了。
他开始相信苏见仁的话:这个白衬衫,只要出来应酬没有不脏的,不是领子就是袖子,你要真想做到一辈子一尘不染,那你除非是阿Q,你永远呆在底层,你什么事都不要做好了。
接下来,赵辉要走的路必然是黑化的路了,毕竟“打了一辈子仗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吗?接着奏乐,接着舞: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信仰换不来面包,当坚持原则的结果是一无所有,当不择手段的人赚得盆满钵满,内心很难不发生动摇,古往今来那些背弃初心的人都是如此。
从“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到“恨未引刀成一快,可怜辜负少年头”,这样的故事并不新鲜。
如果说郑辉代表的是背弃初心的中年人形象,那苗彻代表的就是坚持初心的中年人形象。在金融热潮中,苗彻甘于担任审计负责人这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致力于维护金融秩序。
这也是一个讲述年轻人初出茅庐进入社会大染缸的故事。
与中年人的两面对比,剧中也塑造了陶无忌与田晓慧这一对年轻情侣的形象,而他们注定的分道扬镳也是名利和本心对年轻人考验的结果。
年轻人永远有朝气,对未来充满期望,陶无忌与田晓慧这对情侣也是如此。
尽管当下的他们都是刚刚崭露头角的职场新人,但他们热情不减,对“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充满想象。成长环境不同,人物性格不同,工作际遇不同,面临选择不同,最后都会走向不同的结局。
田晓慧单亲家庭长大,母亲早年痴迷炒股赔钱导致离婚,母亲对赚钱的渴望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田晓慧的。
后来田晓慧走亲戚关系成功入职,一开始不认可堂姐沈婧的处事方式,后来也被逐渐影响。沈婧说:“离钱近,就算是雁过只拔一根毛,也是一百万;离钱远,就算你把一只老鼠的毛都拔光,也只有那么一点点。所以钱在哪儿,人就往哪儿去。”
“在任何行业里,如果要想赚大钱,是不是就得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
“乱花渐欲迷人眼”,田晓慧对男友陶无忌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是叩问心底,也是本心的动摇,距离踏入泥潭只有一步之遥。
而陶无忌想要的成功,是当一个恪守职责不违本心的行长,他以赵行(赵辉)为偶像,可偶像这种东西就是用来塌房的。
他终将会发现赵行不再是自己原来崇拜的样子,女友也变成了唯利是图的样子,在面对周遭人心的变化和利益的诱惑,他的选择可能只能是“大义灭亲”,最后大概率会与审计苗彻联手肃清金融秩序。
而在此之前,一定会有价值观的冲击和内心的挣扎,不同势力不同层面的斗争也会是接下来剧情最大的看点。
最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名利和本心的故事。
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亦有人坚守本心,方得始终……因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