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在即,选择志趣和选择功利的人生究竟有何不同?
悦宁
高考已经结束,考生们马上面临志愿的填报,个人的志趣如果能与舆论的赞许、社会的回报恰好相符,当然是最让人感到欣慰的事情,当志趣和功利发生冲突的时候,考生们将会做怎样的选择呢?家长们会怎样看待孩子的选择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4885/f705a6e5cb4ff004.jpg)
其实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在就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的志趣即使不能与社会的高回报相结合,也不会致使他无法在社会生存和立足;而一个与自己的志趣背道而驰的选择,到底对一个人的伤害有多大,也许我们从以下这些事例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笔者有个表姐从小就对文学艺术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可是姨父姨母却重理轻文,她于是一直走在父母设定的道路上,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
大学毕业后,表姐虽然尽心尽力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心中却充满了矛盾和厌恶。在职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形势下,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表姐不要说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成绩,就是应付日常工作已勉为其难,更不用说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在工作上表姐压抑着自己心中的矛盾,从事着与自己的志趣极为相悖的工作,结婚生子、照顾年迈的父母等一系列家庭事务又纷至沓来,就这样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身心俱疲的拼命操劳中,表姐终于陷入了严重的焦虑和抑郁,一度甚至失去了工作能力。
也许有人会认为表姐之所以陷入焦虑和抑郁,是因为她的执拗和矫情,谁的生活不是充满艰辛呢?那么,也许另两个更极端的案例更能说明专业选择的重要性。
前一段时间有两大新闻席卷了整个网络,一个是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另一个是西安交大周凯旋刺杀同学案,两个原本学业上出类拔萃的天之骄子,他们的凶残和毁灭让人们无比震惊。
尽管从多种多样的角度分析他们心理状态,人们仍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的犯罪动因,但是在分析中我们会发现,吴谢宇和周凯旋有一个惊人相似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专业选择上的不如意。
吴谢宇的同学曾披露出吴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满意,吸引他的只是北大响亮的牌子;周凯旋也只是喜欢西安交大的牌子,却厌恶自己所学的材料专业。周凯旋对同学抱怨说自己“讨厌金属、粉末”。他们厌烦自己的专业,吴谢宇在弑母前的一段时间,曾沉迷于电脑游戏,而周凯旋因沉迷游戏而失去了硕博连读的资格,直接导致了他人生轨迹的迅速跌落。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4885/23bd320707fe3339.jpg)
他们之所以沉迷于电脑游戏,正是因为他们对自身专业不认同、不能从所学的专业中获得兴趣和快乐,而一个人所学的专业却几乎决定着自己今后的人生轨迹和方向,吴谢宇和周凯旋之所以最后都走向了毁灭的道路,无疑与他们对自己将来人生轨迹和方向的失望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他们才不惜毁人而同时自毁。
笔者曾在另一篇讨论有关“自我实现”话题的文章中写了下面这样的话:“他人的艳羡赞叹,社会的肯定和褒奖,都不能代替一个人真正的生活,而一个人所从事的事情本身,却是几乎要伴随自己一生的漫长岁月、陪伴自己度过无数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的宝贵时光。如果一个人从事的事情和心灵的需求是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那么这种矛盾纠结就会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他的身心,使人很容易地陷入身心俱疲、心力交瘁的状态,而一旦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坎坷,就极易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想先以功利性的选择作为权宜之计,先博得舆论的艳羡和赞许,打算以后有了机会再去转行,这样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每个领域都聚集着很多人才,后来的进入者往往技不如人,而且首先已经失去了发展的先机,好多的人才已经占据了优势的地位,结果直接就输在了职业的起跑线。
另外,在整个社会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下,越来越多的岗位都要求人付出全部的心力去应对才行,所以人的自主性和业余时间都大大减少了。甚至往往在工作之余都得不到真正的休憩和放松,不仅人很难从其中得到喘息的机会,更难以企图在新的领域规划发展自己。
所以,专业的选择应该最好以自我的天资禀赋为基础、与自已的志趣爱好相契合。这样人才能从所从事的事情本身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这种身体力行的实践和心灵的满足,给人的是行为与心灵的和谐统一、是身心合一的幸福感,那么无论他人和社会怎样评价,无论遇到多少挫折坎坷,也不会妨碍他继续自己的追求和幸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4885/a916597c9beb5075.jpg)
以《北京折叠》荣获雨果奖的青年作家郝景芳的一句话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她说:“我的秘诀就是,做自己最喜欢的、最有激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