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心理

改变是人在檐下的选择

2023-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中年再读诗

看到一句话:电影对原著的改编,是对现实的低头。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对的——不得已而为之啊。

那为什么原著可以呢?我想主要是电影的推广面更广、影响力更大,若是有什么后果则较为严重,所以审查就严格。

小说则除非特别出名,一般人家是不屑于看一遍的。

前两天单位出了个文件,大意是个人发布有关工作的信息、报告、论文、评论性文章,都要经过三审:本委室负责人、单位信息发布机构负责人、机关老大。

我想说的是:其一,一个创作者,在创作没有结果之前,是不大愿意公开作品的。其二,本来有点独创性的东西,被他们审来审去,最终必然会变成“四平八稳”的腔调和内容,还有何发表的必要?其三,即便顺利通过内部审核,倘最终未被相关机构刊发,岂不显得非常尴尬?其四,其实心里最大的反感是不愿让他们审——他们真要有那个水平,何不自己去写?纯属拿资历在那“指点江山”。

机制一旦死板,产出的东西必然死板。层层审核看似四平八稳,实则作品也就跟僵尸差不多了。

战乱年代为啥能够思想碰撞、百家争鸣?不过是客观方面的言论自由。

畅所欲言地表达心中精微,写者行云流水,读者如饮美酒,岂能不快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