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说侠

风萧萧兮易水寒,一去不复返的真的是壮士吗?来说说荆轲刺秦的事

2020-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朽木笔记

《史记-刺客列传》提到的刺客中,最出名的就是荆轲了。

易水边上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然而,和其他的刺客相比,荆轲最出名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本人,

而是因为他刺杀的对象是秦始皇,

同时,他也是刺客列传中唯一没有完成任务的刺客。

荆轲刺杀的失败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整个刺杀行动,从动机到谋划的过程,都有太多的漏洞。

第二,荆轲本人,并不是执行刺杀计划的合适人选。

现在关于荆轲刺秦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太子丹为了保护燕国不被强秦覆灭的自保,但是在刺客列传中,是这样描述的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总结一下,就是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秦王对太子丹不好,太子丹怀恨在心,逃回燕国后,想要报复秦王,但是燕国弱小,没有能力。

所以哪里有什么家国大义,这个刺杀行动的出发点,只是太子丹的个人私仇。

出于这个动机,荆轲也就算不上士为知己者死,更谈不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荆轲只是太子丹找的一个死士,一个让他出气的死士。

在找到荆轲之前,太子丹为了恶心秦王,收留了樊於期,

对于这个行为,他的老师鞠武是这样评价的:

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後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你这是用危险的行动求安全,制造祸患来谋求自己幸福,计谋浅薄而怨恨深重,为了交一个人做朋友,不顾这个行为会对国家带来极大的危害。这就是资怨助祸。

太子丹不听,鞠武无奈,给他推荐了田光。

太子丹见到田光后,“卻行为导,跪而蔽席”。倒退着给田光引路,跪下来给田光擦坐席,刻意的以谦恭的姿态来打动田光。

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一句“燕秦不两立,原先生留意也。”

田光一听,这是暗示啊,为了表明自己不会泄露消息,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后,自杀。

太子丹见到荆轲的时候,又一次做出了谦恭的姿态,他“再拜而跪,膝行流涕”。跪着用膝盖走过来,痛哭流涕的跟荆轲说了田光的事,表示了自己的悔恨,然后用家国大义一顿忽悠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能劫持亲王,让他归还侵占的土地是最好了,如果不行,那就刺杀他。

刺杀的最高目标,是劫持秦王,劫持不成,再刺杀。

这是去对方的王宫刺杀对方王啊,怎么个劫持法?

就算劫持成功,秦国归还土地,那就需要一直劫持着才能保持这个状态,但是,秦王可能一直被劫持吗?

脱离劫持的秦王,携怒归来的时候,那些归还的土地是不是要再打回来,打的过程中,那些土地上的老百姓是不是还要再经历一遍战火?

我们不说劫持,就说刺杀。

刺杀不成功,秦王只会用更加残暴的方式来宣泄怒火,

刺杀成功,被国君之死刺激到的秦国,会用何种方式复仇?

这是一个对六国,对燕国,对百姓都百害而无一利的刺杀计划。

唯一的受益人,是太子丹,可以让他出恶气。

这是源头上的错误,这个为了一己之私,把天下都拖入战乱的计划,本就不该被提出来。

提出来后,还以劫持一国之君这个高难度的目标作为首要目标,从定下目标的这一刻起,这个计划就失败了。

荆轲当然不笨。

他也知道自己哪里是什么国士啊,自己只不过是太子丹的复仇工具,在太子丹眼里,自己只怕已经是个死人了。

所以他拒绝了,

可是太子丹也不是善茬啊。

反正只是暂时的谦恭,我付出的只是我的尊严,我要你付出的,是你的命。

于是他磕头,死缠烂打,表现出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大决心,

在太子丹这样的攻势下,想到田光之前的自杀,为了维持自己名士的人设,荆轲只能答应。

太子丹高兴啊,终于有傻子愿意去死了,

于是拜荆轲做上卿,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就等着荆轲出发为他出气的那一天。

但是荆轲迟迟没有出行,太子丹着急了,前去催荆轲,

荆轲只能表态说自己已经要去了,但是需要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督亢地图,才能取得秦王信任,才能近秦王身。

可是太子丹不愿意背锅啊,他惺惺作态的说:哎呀,樊将军是我留下的,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伤了长者的心啊。

嗯嗯,樊将军的心是不能伤的,我荆轲的命是可以不要的吗?

应该是处于太子丹的压力,以及太子丹门客的压力,

荆轲还是去说服了樊於期,取得了樊於期的人头。

太子丹听说后,伏尸痛哭。好一个宽仁惜才的太子丹啊。

然后又从赵国徐夫人那里买了匕首,让工匠让用毒药淬炼,做好的匕首,用人来试,见血封喉。

这里的漏洞就比较多了。

刺杀用的匕首是从别国买的,有情报泄露的风险吧。可是你太子丹有和徐夫人说,“愿夫人留意”吗?

后面还找了工匠去淬炼毒药,是不是又有泄露的风险了,以太子丹的为人,这个工匠的下场,可想而知。

用人来试毒匕首的效果,你太子丹是真不把人命当回事啊!

现在万事俱备,只要让荆轲带着这些,去刺杀秦王,就能帮我出了这口恶气,至于那些死掉的人,至于即将死掉的荆轲,就让他去死吧,能让本太子欢喜,几条人命算得了什么。

可是荆轲又推脱了,他也知道自己此去就是去送死,他说他要等人。至于是不是要等到秦国攻破燕国,然后他就不用去执行任务,谁也不知道。

太子丹等不下去了,他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他已经急切的想看到秦王的窘态。

他不再谦恭,不再国士待之,他说,日子已经到了,你要不去,我让秦舞阳先去。

荆轲被激怒了。

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大概意思就是,一去无回的那是傻子,何况只带有一把小匕首去不知道什么情况的秦国,我只是在等我的朋友来,既然太子已经嫌我慢了,那我现在就走。

然后,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一幕:易水送别。

前来送别的人不只是太子丹,还有知道这个事情的门客,还有荆轲的朋友高渐离。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知道这个事情?

已经有这么多人都知道的这个刺杀行动,还有没有继续执行的必要。

在这里,有理由怀疑,太子丹已经向他的门客吹嘘了自己的刺杀行动,以此来彰显他不惧强秦的勇气。

然后,他们到了咸阳宫,秦舞阳被吓傻了,荆轲只能自己上,

图穷匕见,秦王绕柱,荆轲失手,荆轲被杀。

整个计划就是一场太子丹为了自己的私怨,用香车美女,用无条件的满足各种需求,用门客的压力,用太子的威势,逼迫一个名叫荆轲的死士帮他去进行一场有去无回的刺杀的故事。

而荆轲,也确实不是一个合适的刺杀人选。

荆轲喜欢读书,击剑。

但是读书没有像孔子墨子那样自成一家,也没有像苏秦张仪那样能成为一国谋士,

与盖聂论剑,被盖聂用眼睛瞪走,和鲁句践比试,被鲁句践发怒呵斥走,

也就是说,文武双全,但是文武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半桶水水平。

想想聂政白虹贯日,以一敌十最终还能从容自杀的风采,

想想豫让吞炭涂漆,锲而不舍的勇气和毅力,

想想要离舍弃妻儿,自断一臂的阴狠毒辣,

想想专诸藏剑鱼腹,鱼破剑出的果断和准确,

荆轲无论是心态,武力,都不足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刺客。

荆轲成为名士的过程颇有点自我营销的感觉。

他和高渐离在闹市中喝酒,喝多了高渐离击筑(战国时乐器),荆轲唱歌,旁若无人,

虽然混迹在酒徒中,荆轲却是为人沉稳,喜欢读书,周游各国,结交的都是贤豪长者,

就这样,荆轲也慢慢的成为了名士。

然后他认识了田光,田光又给他介绍了太子丹。

这个原本可能在历史上泯然众人的人,

就这样,被一个狭隘记仇,自私无能的太子丹送进了史册。

战国时期的士,最重要的是信义。

荆轲,就是一个在生命和信义之间摇摆的人。

太子丹跟他说出刺秦的计划时,荆轲犹豫,

如果不答应,作为一个名士,他可能需要效仿田光,自杀以证清白,

但是他又不想死,他好不容易才把自己营销成为一个名士,如何能轻易死掉。

在他犹豫的时候,太子丹的卑躬屈膝应该也给了他极大的满足感,所以在自杀和必死的刺杀中,他选择了必死的刺杀,答应了太子丹。

在太子丹刻意逢迎,从香车美女,到满足他的无意之语时,他也一定是乐在其中的,毕竟这种被人捧在云端的感觉,太美妙。

然而在享受这一切的同时,刺秦的这把死亡之剑,始终悬在他的头顶。

所以在太子丹催他的时候,他提出了苛刻的出行条件。想以此来拖延刺秦的出行时间,可是太子丹的逼迫给了他太大的压力,所以最终,他还是去说服了樊於期。

然而在心里,他还是想要活着回来的。

往而不返者,竖子也,是他的心声,也是他的愿望,

他还是舍不得这个世界,还是不想就这么愚蠢的去送死,

所以他又找了另外的朋友,跟他一起去,希望能够活着回来。

只是他高估了太子丹的耐心,

从易水送行的规模来看,太子丹应该是已经向自己的门客宣传了荆轲要做什么,并且也通过门客,给荆轲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眼看着那把死亡之剑,就要落下,荆轲慌乱且愤怒。

所以荆轲才能在易水边忍无可忍,像耍小脾气一般的,“今天太子既然嫌我慢了,那我现在就走”。

在自己的朋友还没有来的时候,就赌气出行。

然而到达咸阳宫,眼看计划就要到最后收尾的时候了,

原定的主攻手秦舞阳被吓傻了,副手的荆轲不得不硬着头皮自己上,

他忠实的执行了太子丹的命令,

以劫持为第一目标,刺杀为第二目标。

拿着见血封喉的毒匕首,连秦王的一丝皮肤都没有划破,反而被秦王反伤,

直到无能为力的靠在咸阳宫的柱子上,

荆轲还在惋惜,要不是我想要活捉你,你怎么能逃过啊。

荆轲死。

一个自私狭隘的太子,为报私仇不择手段

一个自诩不凡的名士,被逼无奈险中求生。

这就是荆轲刺秦的故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