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床上八段锦(九四八)
最近几天早上静坐结束,想要稍微活动一下,便想起10多岁时在气功杂志上学过的「床上八段锦」,于是乎搓手捂眼、搓脸、梳头、「鸣天鼓」、捏捏耳垂、搓搓后腰、记得还有所谓「赤龙搅海」——用舌头按摩牙齿,然后鼓漱吞津。
今天忍不住上网找了一下具体的功法,竟然找到两个,一个传自武当,一个传自少林,功法大致一样,细微处略有不同。也不知道当年学的到底是哪一个。总而言之,看动作,都属于久坐之后活动、拉伸的方法,随便照着哪个练都是不会错的。
仔细想想,按金庸老爷子的说法,如果武当张三丰也出自少林,这两个功夫的源头或许都是来自达摩祖师的《洗髓易筋经》吧。
床上八段锦,武当秘传八式
一、冥心叩齒氣歸根
丹床八段錦,身端體松沉。
冥心平穩坐,呼吸細長勻。
慧劍插真土,兩目內凝神。
叩齒三十六,升降氣歸根。

二、鳴響天鼓抱崑崙
片刻澄靜後,雙手抱崑崙。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安神。

三、撼動天柱四六真
起落又復至,雙手抱腦門。
微擺撼天柱,二十四度真。

四、攪海漱津三口飲
赤龍攬水津,神水滿口勻。
漱津三十六,分作三口飲。

五、搓摩腎堂燒臍輪
搓手摩腎堂,三十六數行。
調息一口氣,真火燒臍輪。

六、單雙轆轤綿練勤
左右轆轤轉,綿綿練之勤。
單雙三十六,動靜不離根。

七、托按頂門腳舒伸
叉手雙虛托,翻掌按頂門。
三翻九按後,兩腳放舒伸。

八、雙手前撥攀足頻
雙手向前撥,低頭攀足頻。
一十一次過,端坐再凝神。
週天搬運訖,百脈自調勻。
子前午後作,造化合乾坤。
邪魔不敢近,夢寐不能昏。
寒暑不能入,災病不沾身。

床上八段锦,达摩祖师十二段锦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敬呼吸,不宜有声。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叉之手,移两手掌控耳。以第二捐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仍放手握固。
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舌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汩汩有声吞下。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相搓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仍放气从鼻出。脐轮即脐丹田。
左右辘轳转。
曲弯两手,先以左手连肩,圆转三十六次,如绞车一股,右手亦如之。此单转辘轳法。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放所盘两脚,平伸向前,两手指相叉,反掌向上,先安所叉之手于头顶,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著力上耸。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头顶,又托上。共九次。
低头攀足频。
以两手向所伸两脚底作力扳之,头低如礼拜状,十二次,仍收足盘坐,收手握固。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再用舌搅口内,以侯神水满口,再鼓漱三十六。连前一度,此再两度,共三度,毕。前一度作三次吞,此两度作六次吞,共九次,吞如前。咽下要汩汩响声,咽津三度,百脉自周遍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心想脐下丹田中,似有热气如火,闭气如忍大便状,将热气运至谷道,即大便处,升上腰间,背脊后颈,脑后头顶止。又闭气,从额上两太阳,耳根前,两面颊,降至喉下,心窝肚脐下丹田止。想是发火烧,通身皆热。
*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此功访自释门,以禅定为主,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自神气凝定,然后依次如式行之,必以神贯意注,毋得徒具其形。若心君妄动,神散意驰,便为徒劳其形,而弗获实效。初练动式,必心力兼到;静式,默数三十。数日渐加增至百数为止。日行三次,自二十日成功。气力兼得,则可日行两次;气力能凝且坚,则可日行一次,务至意念不兴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