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技

京东搞了个大新闻 谁来保护互联网下的隐私安全?

2017-03-17  本文已影响4人  1cc727a6b8a9

前两天京东搞了个大新闻,50 亿条数据泄漏被确认。其中包括京东、QQ上的物流信息、交易信息、个人身份等信息等,严重侵犯了用户隐私权,庆幸的是没有牵扯到帐号密码,否则资金都不安全了。

根据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案例分析,我国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原因大致分为两类:

一、擅自披露或擅自提供个人信息。有关机构未获法律授权、未经本人许可或者超出必要限度披露他人个人信息,或在未经法律授权或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所掌握的个人信息提供给其他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航空公司等机构之间未经客户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共享客户信息,也很常见。

二、通过技术手段窃取个人信息,通过该种方式获取个人信息的,要求用户进行防范客观上无法实现,只能从强化运营商责任的角度入手进行技术防范。

谁来保护互联网下的隐私安全?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用户数据泄露现象进一步恶化,个人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张近东在今年提交的提案中,建议重罚信息泄露行为,以信息泄漏及信息转卖数量作为界定标准,提升处罚刑期上限,遏制整个信息泄露链条的关键环节。

去年,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报告显示,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

对于信息安全问题,张近东提出,要进一步制定数据开放共享配套法规、安全配套标准,构建防护技术体系,确保数据安全。根据不同企业等级,制定相应法规、管理条例,强制要求相应等级企业参照国家相应标准,采取符合其等级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并保证其在信息保护方面的经费投入与其信息数量、敏感度匹配。

张近东认为,要针对信息泄漏及转卖信息人员加强处罚,因目前信息泄漏源头环节相对廉价,每条仅为1元不到至10元不等,仅从涉案金额来看往往不高,且最高罚则仅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法形成有效制约。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民众生活的极大便利以及更加快速的经济发展节奏和步伐。但与此同时,个人信息安全却受到更大的威胁和冲击。我国现行法律机制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而借鉴国外经验,进行机制建设的补充和立法观念的确立以及网络实名制探索等是未来实现互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的必然措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