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顾客心甘情愿为“贵菜”买单?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去餐厅吃饭,翻开菜单,前两页总是让人觉得走错了地方——菜价高得离谱,但往后翻翻发现价格还可以,甚至越往后越便宜,越翻越有底气。
特别是那种厚厚一本的菜单,首页都是招牌硬菜,价格都比后面要贵很多。
如此来看,顾客对价格还是很敏感的,但有时好像又不怎么在意。同样的食材,在不同的店里卖不同的价格,似乎也都可以接受。
比如很普通的一盘青菜,装修讲究和地段好一些的餐厅卖 25 元一份,顾客不会觉得贵;在住宅区里的小饭店或者街边大排档 12 元一大盘,顾客也觉得没问题。即使他知道,这两个地方卖这一份菜的成本,可能都不会超过 5 元钱。
1
那卖贵不好吗?
如此说来,在不同的餐厅,顾客对同一道菜价格的可接受范围似乎更宽一些,贵点便宜点都差不多。那卖贵点不好吗?
如果你注意到之前举的例子,这样的情况是发生在“装修讲究和地段好一些的餐厅”以及“小饭店或者街边大排档”之间的,它们的环境、地段、餐厅风格和档次都有很大差别。
所以想要卖出高于同行甚至高出数倍的价格,不在于产品本身,而是它背后的东西,可以让顾客心甘情愿付出更多价钱的东西。比如体验。
如今成为消费主体的90后们,不再只关注价廉物美,更在意“调性”。从爱猫感情中发展出的“猫咖”,可以说是专为体验而生的了。
为了享受“吸猫”的乐趣,消费者都会去消费猫咖里的饮品,即使调制咖啡比星巴克还要贵上一些也不在意。体验好了,贵点也没关系。
消费的不是咖啡,是猫
所以菜品卖到底贵点还是便宜点,除了和食材成本、制作难易程度有关以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
餐厅的档次和服务,顾客获得的体验和价值,都会影响到顾客愿意接受的价格,想要卖出高点的价格,并不是简单涨价就好了。
2
贵是其他菜的保护色
为什么有些餐厅会在菜单里设置那么贵的菜,还放在首页呢?
在 NBC 的一次采访中,菜单设计师 Greg Rapp 揭开了缘由:
这是餐厅设置的“陷阱”,这些高价菜的作用往往是衬托出其他菜的“便宜”。
再比如更便宜的小份菜,顾客根本不清楚小份会有多小,他们只会看到小份更便宜。而这其实就是餐厅的目的:更贵的菜不过是用来做对比罢了。
你肯定不大会去买它,但你会找个相对便宜、更合理的菜品
顾客心里没有一把标准的秤,对于不同价格的不同商品,在没有参考的前提下,他们说不清究竟孰好孰坏。这时比较就成了砝码。
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顾客要的不是实际的便宜,而是“占到便宜”的感觉。
比如菜单首页999 元一只的至尊龙虾,可能并不是真的为了卖,而是为了对比,展示第二页 288 的龙虾拼盘。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分量还更大,顾客自然会更愿意来一份。
成功的商店利用高价物品来创造“混合着愤怒与幸福的复杂感受”。犹豫和划算之间,顾客最后往往会选择还是坐下来点菜吧。
3
高价,更显高价值
既然是对比,那放在想要衬托的菜品旁边不是更有效吗?其实放在首页还有另一个“小心机”。开头我提到,顾客的可接受价格范围会在一个范围里浮动。
那如果把这个范围整体提高,不就可以实现卖“贵菜”的想法了?
有个叫托奥斯基的人曾提到“锚定”原则。
第一次光顾一家餐厅,顾客对一切都是一无所知的,但他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诸如环境、服务态度等因素来给餐厅“初步定性”,对大致的价格有了心理预期,之后会根据这个价格来选择你的菜品。
环境决定第一印象,也会决定顾客对你的可接受价格范围在哪里
而首页标高价就是“调高”可接受价格范围的技巧之一。在环境和服务都到位的情况下,看到首页标价“ 999 元一只的至尊龙虾”,餐厅的水平立刻就显现出来——你肯定不会把这家餐厅和小区门口的海鲜大排档放在一个档次。
即使之后看到的菜品稍贵一点,顾客也能够接受。因为在他看来,他买的不是“成本”,而是“价值感”,后面的菜显然要比首页带给他的“价值”更大,更与自己的预期相符。
摸透顾客的心思,在无形中做文章,让人不易察觉也就更不会产生抵触心理。首页那些贵出头的菜品即使卖不出去,却也大有作用:调高顾客的心理预期提升餐厅的“逼格”,同时又做出对比让人感觉“占到了便宜”。一点小心机,很可能卖出更多,还能让顾客心甘情愿为“贵菜”买单。
来源:餐饮360诊断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