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
//////////2016-12-26 ~ 2017-1-9///////////
int study_data(){
Network
网络就是把各种终端连在一起,就形成网络。
分类:
按拓扑结构分类:
1.总线型
2.环型
3.星型
4.网状型
按覆盖范围分类:
1.局域网LAN(作用范围一般为几米到几十公里)
2.城域网MAN(介于WAN与LAN之间)
3.广域网WAN(作用范围一般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按连接介质分类:
1.无线
2.有线
3.光纤
主要功能:
1.资源共享
2.快速传输信息
3.提高系统可靠性
4.易于进行分布式处理
5.综合信息服务
Protocol
IP(Internet Protocol):
网络互连协议,相当于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同一个网络中,IP地址具有唯一性。
127.0.0.1 - 本机
192.168.*.* - 本地局域网
10.*.*.* - 内部局域网
其他 - 外部广域网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1.连接建立
2.可靠性传输
3.连接终止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一种非连接,不可靠的传输方式
好处在于效率高,速度快,比较适合音频和视频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应用层
DNS(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因特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
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
同时,它也是一个应用程序
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FTP应用程序,而所有应用程序都遵守同一种协议以传输文件
连接ftp的方法:
1.ftp hostname [port]
2.ftp open hosetname [port]
不加端口号默认端口为21
用户验证:
1.匿名-> 用户名:anonymous 口令:任意邮箱
2.验证-> 用户名:<用户名> 口令:<口令>
传输模式:
1.ASCII传输模式,即文本方式
2.二进制传输模式
支持模式:
1.Port模式,客户开一个临时端口,把ip和端口号port个给服务器端,让ftp服务器端的20号端口连过来
2.Passive模式,客户端发送pasv命令,服务器端会发送一个临时端口号过来,客户端从自己随机端口连过去,开始传输数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默认端口是80,主要包括请求(request)与响应(response)
Request:
1.request method(get,post,put,delete)
2.request url
3.headers(include Cookie)
4.body
Response:
1.status code&message(200,302,404)
2.headers(include Cookie)
3.body
url: 例:http://www.aspxfans.com:8080/news/index.asp?boardID=5&ID=24618&page=1#name
1.协议部分 - http:
2.域名部分 - www.aspxfans.com
3.端口部分 - 8080
4.虚拟目录部分 - /news/ : 从域名后的第一个/到最后一个/为止
5.文件名部分 - index.asp : 从最后一个/到?为止
6.锚部分 - name : #开始到最后
7.参数部分 - boardID=5&ID=24618&page=1 : ?开始到#
常见响应:
200 OK - 成功响应
301 永久移动
302 临时移动
304 未修改
403 禁止
404 页面找不到
500 服务器内部错误
Http Header:
常见request header:
1.Host:指定请求资源的Internet主机和端口号
2.Referer:指定请求uri的源资源地址
3.User-Agent:包含发出请求的用户信息,现在基本上是浏览器的信息
4.Accept:告诉服务器我可以接收处理某种类型的文档内容
5.Cookie:发送cookie
常见的response header:
1.Location:重定向的新地址,在301,302响应中必填
2.Server:包含服务器的信息
3.Date:响应发送的时间
4.Content-Type:指明响应内容的文档类型
5.Content-Length:响应内容的长度,就是body的长度
6.Set-Cookie:服务器返回的cook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