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就是跟书中的大师交流
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用沟通的方式改变人格。有的沟通就是一种浪费。
当然,我否定的仅仅是交流性的沟通,而不是学习性的沟通。交流性的沟通只是一些情绪和念头,对方很快就会忘掉,说的多好,意义也不大。
但学习性的沟通可能会有用,比如读书,而且一定是读好书,读好书就是跟书中的大师交流,接触一些你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人,从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为人处世的方法之中,你会获益良多。
如果你读的是消遣、解闷的书,意义也不大,因为那仍然是一些念头和情绪,过了也就过了,解答不了疑问,不能让你离道更近,反而有可能会让你偏离正道,加重你的欲望和无知,这样的读书,不如不读。
陈亦新问过我,平庸的人和天才有什么区别?我告诉他,天才知道该把生命用在该用的地方,而庸人老是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消耗生命。
或者说,智者知道自己这辈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平庸的人则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后者忙了一辈子,耗掉了生命,却没有任何收获。因此,老子强调“希言”,少做一些无聊的、没有意义的事,少去浪费生命。
老子认为,说太多的话、太多地发号施令,不符合自然,不合乎大道。
怎么知道什么事情有意义,什么事情没意义呢?我讲个故事。
有个人信仰上帝,死后就见到了上帝。上帝给了他一个篮子,说里面的东西是属于他的。他觉得那一定是他的老婆,但不是,因为他的老婆已经变成别人的老婆了。
那是不是他的财产呢?也不是,他的财产也变成别人的财产了。那就是他的肉体?仍然不是,他的肉体已经消失,化成灰了。
接下来,他又猜了很多种东西,比如名声、职称、权力、官位……上帝却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他,不,它们已经有了新的主人。
最后,上帝在他面前打开了篮子,里面空空如也。
他泪流满面地问上帝,难道我忙碌了一辈子,却一无所有吗?上帝告诉他,不,有一个东西属于你,那就是当下,除了当下的这个瞬间,什么都会消失,什么都不属于你。
你一定要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看起来我们拥有很多东西——亲人、朋友、财富、工作、权力、住房……但这些东西很快就会消失,它们都不是我们的。
说白了,它们只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或者说,我们只是世界的过客,而人生只是一个过程。
属于我们的,只有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瞬间,而且仅仅是当下的那个间,它一旦过去了,成了过去,就不再属于我们了。
在物质层面上,人是注定要一无所有的,不要为了得到很多东西而丢掉唯一于你的东西——你可以把握的、属于你的那个当下。更不要试图语言去得到什么。
——雪漠《老子的心事》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