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5

2020-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下岗知青

    难忘粽香情

   

    我国有很多节日,令我难忘的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节、五月节、重五节、五蛋节、龙舟节、正阳节、粽子节、女儿节、诗人节、无中节、浴兰节、地腊节、菖蒲节、卫生节、天医节、端礼节………等等,是我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按照传统习俗,家家户户大门口点燃一束艾蒿香,可以驱走疟疾,杀虫灭菌,具有削杀蚊绳孳生,有健骨消滞,驱鬼除邪之功效,能够安全渡过夏日多蚊季节。而艾蒿香里就有雄黄,蒜头,苍术,白芷等多种燥烈性中药,点燃艾蒿香后,艾药香和粽子的清香四处弥漫,让人油然而生悠远的思念和淡淡的哀伤。

    这思念和哀伤与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有关。南朝时代的《续齐偕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屈原是爱国名将大文豪,学问非凡,战国时期在楚王身边为官,以形象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听信奸臣谣言,将把屈原削职流放,秦军入侵以后,百姓遭殃,民不聊生,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抱石投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成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他所表达的英雄气节和国家情怀,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篇章,流芒千古。

    屈原投江后,人们怕鱼蟹虾吃掉屈原的遗体,把鸡蛋和竹叶、苇叶包裹糯米,外缠彩丝投入江中喂鱼蟹虾,划舟打捞屈原的尸骨,用雄黄驱赶蛟龙水兽。这个习俗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演变成了插艾草、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等端午习俗。

    民间的端午节,人们家家插艾蒿草、吃粽子,祭奠和铭记屈原,弘扬天地间的浩然正气,表达胸中对正义的不懈追求。习俗也好,精神也罢,当一种精神默化成为这个民族的传统,对精神信仰的追求通过日常的风俗习惯来点滴呈现的时候,这种精神已经植入了这个民族的血脉,深入骨髓。

    两千多年过去了,就在十年前,端午节正式列入法定节假日,是国家对 “ 屈原精神”  的重视。端午节不能欢度,民族精神更需要传承,浩然之气凛然于天地间,通过插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代代薪火相传。

    粽子,不是地域性特产,而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圈共同的特定节日食品,无论粽子文化传播到哪里,都有着其相同的内涵。从《论语》中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到《舌尖上的中国》的非常火爆,充分印证了几千年来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年初一的饺子,正月十五的汤圆,立春的春饼,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菊花酒和重阳糕,腊八节的腊八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几乎每到一个节日,人们总是习惯将美食和节日维系着血浓于水的情感。

    不过,这些年节特殊的美食很少和粽子一样,被赋予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增加了民族的气节,也很少有节日和端午节一样,寄托了整个民族对同一人的追思祭奠。

    孩提时,老妈从娘家拿回粽叶和糯米后,就把粽叶洗净,再将粽叶用开水煮熟,接着把糯米和枧水拌匀,然后麻利地拿起粽叶,卷成三角,将二汤匙糯米放入,手面对角处对卷包好,用一根细麻绳绑上,粽叶麻绳在母亲的手中翻飞,眨眼功夫,一只只无比精致的粽子被老妈五花大绑就裹好了。我有样学样,把粽叶也折成漏斗形,可手中的叶子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就是不听我使唤,在一片手忙脚乱中一下就碎了,我不甘心,又折好了粽叶,添上粽米,叶子又漏了个洞,糯米像飞珠滚玉似的跳散了满桌,我反复折腾,包了一个个像模不像样的粽子出来。等待美食的时间往往是很难熬的,我蹲在灶王爷门口一边添柴,一边往竹筒子吹气,等火焰旺达后,老妈洗盆我洗碗,母子俩乐呵呵的围着灶台,内心充满劳动过后的那份快乐,我贪婪地将嘴巴靠近锅盖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的粽香味,那番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出来,让我陶醉其中,出锅的粽子小巧精致,默默地绽放香味,将紧裹的叶子掀开,一骨碌滚进碗里,油黄油亮又油嫩油滑,其色泽金黄透明且富有弹性,玲珑香粽,粽香四溢,张嘴就是一大口,吃到嘴里润滑清香纯正爽口,软嫩滑爽,有一种清淡而天然的香味和浓重的苦甘韵味,芳香四溢,整个喉咙有一种特别的甘香,有嚼劲又不黏牙,唇齿留香,那种夙愿得偿的心情刹那间荡然无存,那淡淡的氛围,浓浓的米粽香,遗留在舌尖上的美味,久久无法忘怀,回味无穷,真的是 :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原来这枧水粽子闻起来香,可吃起来味苦,但母亲说,吃枧水粽不要蘸糖,才能保证整年都不会闹肚子,那年的端午节过得是充实无比,也明白了毛主席说的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的道理,让我永生难忘。

      十年前去汨罗闲逛了一回,这里属洞庭湖水系,位于长江中游,奔流不息的汨罗江回荡着屈原行吟的千古绝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汨罗人包粽子很讲究,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要新鲜的粽叶,追求糯米的纯度和质量,必须是当地的新糯米,米粒饱满有粘性,透明绵软,釆用优质的本地 “  三粒寸 ”  糯米为原料,红枣,红豆,鲜肉作内馅,纯手工方式,巧妙的运用手指和手掌的力道,让每一粒米充分的碰撞,增加糯米的甜度和水分,把粽子裹得紧紧的,有棱有角,包出来的粽子极似水牛角,象征着精神崇拜和作为献祭祈求神的丰度,压邪攘灾,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祈福纳祥,也包含着特定内容的吉祥!一片片碧绿,一粒粒糯米,一根根细绳,十个八个系在一起串成风铃状,就成了独特的艺术品,串起的不仅仅是软糯香甜的单纯食物,还有乡音乡情,以及千百年来难以割舍的情感,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华夏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由此似乎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更有悲壮的诗情………以粽子制作为主要习俗的汨罗江畔,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汨罗市在新时代刻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闪亮坐标。   

    端午节的粽子分类很多,习俗甚多,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各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有北方用芦苇叶包的甜粽子,也有南方用荷叶包的咸肉粽,还有云南用芭蕉叶包的火腿粽子等等不一而足。不同地区的粽叶也是不一样的,华东地区多用箬竹叶,北方地区用芦苇叶,而包出来的粽子还有药膳的功效,总的来说,粽子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清热生津,利尿排毒,养血安神,除烦止渴之功效,当然,当饥饿得很之时,粽子是止饿耐饱的绝佳食品。身为游子,第一次吃到肉粽子是在深圳搏命的第一年,当时奔波了一天,又渴又累又饿,已是下午时辰,老街东门周围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容易挤到一个小摊前,买了一个粽子,迫不及待地剥开,苇叶的清香和着鲜肉的汁水渗入糯米,那香味刻骨铭心,飘在我的记忆里。

    曾经送浙江朋友回老家,刚好是端午节前几天,亲近了粽子王冠~嘉兴,这里的粽子出奇的多,各种颜色的粽子层出不穷,有黄绿红紫黑等色艺,质量绝佳,选料完美,其配方独特,技艺精湛,色泽美观,味鲜嫩滑,风味独具,芳香四溢,令人垂涎,却比汨罗的粽子更胜一筹,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鸡肉粽、猪肉粽、咸骨粽、蛋黄粽、火腿粽、豆沙粽、八宝粽、水果粽、粗粮粽、素菜粽、坚果粽鲜滋滋油津津的,剥开粽子,绵柔似春风拂面,糯米和馅料完美交融,晶莹剔透,色香味俱佳,咸甜适中而著称,成了名扬江南的粽子大王,遍布神州大地,大江南北。街上随处可见卖粽子的店铺,也有好多装潢精美,富有现代内涵的老字号。对嘉兴人而言,粽子已经不再是端午节的特定食品,而是日常生活的美食。江南的微雨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嘉兴妆扮得更加温润婀娜,操着吴侬软语的行人款款步入小店,点了一粽一粥,细细品读这生活的滋味,点缀人生的哲理。几千年的时光像风中的细雨,淋淋沥沥,氤氲飘荡,春去春又回,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而今,粽子已经成为日常食品,几乎成了产业化,资本化,超市、酒店、宾馆、店铺、街头随处可买,每一种粽子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取南北精华满足食客,有摄人的香,有缅怀的思念,有幽幽的回忆………然而,我始终忘不了孩提时老妈为我包粽子的那片苦心,那份慈悲心,回味悠长,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告诉母亲 :  枧水粽子真的好吃!枧水粽子真的好香!祝老妈一生安康!阿弥陀佛!

    2019/06/0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