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文化苦旅》读书稿

2020-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柒儿sweet

hello,hello!大家好,这里是郭小媛的推书稿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书名叫做《文化苦旅》。

这本书很适合那些爱书籍、爱旅行、的朋友去看。

这本书是余秋雨先生在卸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之后旅途中写成的,书中不仅涵盖了国内的名胜古迹和具有文化底蕴的地域,也包含了作者对世界文化的考查和分析,还有自己对朋友和人生的感悟。《文化苦旅》的内容首次出现在《收获》这本杂志上,随后在1992年被整理成散文集以《文化苦旅》为名进行出版,是多个必读排行榜中不可缺少的一本书。

啊哈!今天我就带你们一起走进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中。

这本书是我的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因为有一次我们聊天的时候,聊到了关于旅行,我两都感觉“旅行,最重要的不是走过场,看风景,而是走到一个地方去感受它背后的文化与兴衰。”后来,他向我推荐这本《文化苦旅》,之前一直没看,最近刚把这本书看完,就想着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最初看到书名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文化苦旅”?怎么能是“苦旅呢?尽管旅途虽说疲惫,但是人们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开始都是非常新奇的,也许可能说不上有多么的开心,但是至少都不会是苦的。

后来,读了大半本书,才明白“苦旅”真正的含义。作者在书中这样解释的“高贵的生命要创造文化,必然会经历坎坷。因此,所谓“苦旅”,并不是指旅行之苦,而是指创造之苦。

但是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我认为,每一个地域和事物都有着前世今生,“苦”本身不是旅行的苦难,“苦”的是过去的辉煌开始被掩盖,留下的只剩被现代粉刷的建筑;”苦“的是文物背后的故事纠纷开始人被遗忘,只剩下文物这一件空壳;更苦的是世俗的好奇眼光将深刻的事物开始变得通俗,只剩下走马观花的游玩却不肯聆听千年前的故事。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

中国之旅是在讲中国的一些具有文化意义的旅行地。讲述的同时穿插着一些作者对于中国文化的分析和理解。我个人读完之后,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宁波的“天一阁”,“天一阁”是居于世界第三的藏书楼。如果不是因为阅读这本书,我都不知道在宁波有着这么一个大的藏书阁。当时看的时候就在想,好想疫情快点结束,然后去宁波旅游,去“天一阁”感受最初的藏书者对于书的热爱和他后辈们对“天一阁”的付出和坚守。

世界之旅中更多是作者对于曾经的四大古文化的讲述和分析。最有意思的是余秋雨先生用”七个一“描述了欧洲,分别是“一行字母,一片墓地,一份图表,一座城堡,一群闲人,一块巨石,一面蓝旗。”就这简单的“七个一”涵盖的欧洲的人文形成,历史过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就是“人生之旅”了,大部分都是写了余秋雨先生本人与朋友的一些事情,以及自己对于人生世事的一些感悟。里面有一篇《巴金百年》的文章,我看完之后触动很深,也更是惭愧。我去年国庆,去上海旅行的时候有幸参观了巴金老先生在武康路的故居。但是当时我并没有很深的感触,没有体会曾经巴金在这间房屋写作的忧郁与快乐,更没有感同身受他当时在文革时期所遭受的迫害,虽然这些都曾在那间房屋上演着。果真还是像作者在结尾中说的那样,我终将是以好奇者的眼光将这间房屋看的通俗了。

最后,跟你们分享一下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段话。这是当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作者有感而发的。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停止像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遍了偏激的冷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好啦!今天我的读书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你们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了就快买它!读它!摘录它!外加转发它!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读书分享吧!

baibai,我们下个读书分享再见喽!爱你们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