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独创的一种“神奇笔法”,到了宋朝就失传了
2019-07-03 本文已影响62人
三余书社
文/彧白 三余书社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最近看王羲之的手札,有一种很神奇的笔法,以前并没有认真思考,现在贴出来,给大家谈谈感受。
上面一个王羲之的《平安帖》,一个是王羲之IDE《二谢帖》,我们看其中带圈的部分,古人称这种笔法叫做“截笔”。这种笔法在王羲之之前不多见,在王羲之之后,孙过庭在《书谱》中用到的很多。
为什么出现这种笔法呢?
很多人以为是王羲之无意间写出的一种笔法,他觉得蛮有趣,然后在很多的手札中偶然用一下,颇能彰显意趣。
我们看其中带圈的部分,如果不用这种“截笔”会不会显得很肉,用了这种笔法整个字就会变得更加妩媚和轻盈。
也有个别专家认为,当时王羲之写字的时候,纸上有折有界格,这种笔法是毛笔写到界格上的时候产生的效果。其实仔细一想,这种想法站不住脚,王羲之不一定会在每一个手札上叠格,像这种大高手,应该不止于此。
另外还可能是双钩的时候墨掉了,所以这个部分会缺一块。
但感觉这种笔法很有意思,在书法创作的时候可以用上,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我们再看孙过庭《书谱》中的字:
孙过庭在《书谱》中将这种笔法运用的炉火纯青,仿佛信手拈来,但这种用法只是大高手才能为之,当代人写《书谱》的很多,但很少有人去刻意学这种“截笔”,一种原因是不容易学,一种原因是不容易用。
翻看了许多晋人的手札,发现这种笔法在魏晋时期只有王羲之用的多,其他人很少用到,包括王献之,到了后来的唐朝诸家运用这种笔法的也很少见,到了宋朝的米芾,我们又看了这种笔法的影子。但是比较少见,也只是偶然出现。
古人的笔法有很多已经失传,这种失传并不是因为没有任继成,而是许多用笔是不经意间的动作,并不足以被后世之人奉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