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光阴的故事国学文化

契丹人捺钵图

2020-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叶山
契丹人捺钵,来自辽宁省博物馆(1) 契丹人捺钵,来自辽宁省博物馆(2) 来自辽宁省博物馆(3)

文/木叶山

契丹人是我国北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这个民族现在已经消失了。但史书《辽史》《契丹国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金史》《五代史》《唐书》中均有记载。大量的历史遗迹及文物依旧存在。仅在辽宁省历史博物馆,就存放了大量的辽代出土文物,以供世人考评。

契丹这个民族,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北魏时期就有了。他是从鲜卑族群的一个分支演变而来的。史书中,公元388年契丹和库莫奚分背后,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分枝。

经过漫长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演变,到中原大唐十七世唐僖宗时期,发生了黄巢起义。不日长安失守,僖宗避难于蜀,天下成了乱局。但在关外的契丹族借着中原之乱,正在崛起。他们在契丹贵族头领耶律阿保机率领下,先平定了八部族人,后率八部劲旅,经过百战定疆。终于在公元916年,建立了一个幅员万里的契丹帝国,史称他为辽太祖。

他建立的是契丹帝国,为什么史书上又称他为辽太祖呢?说来话长,这得从他的二皇子尧骨即位说起。这尧骨名耶律德光,阿保机死后,他即皇位,史称辽太宗。

这辽太宗,受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之约,出兵中原,灭了后唐少主李从珂。李从珂死后,他扶石敬瑭建立了历史上的后晋。石敬瑭为感谢辽太宗扶己立国之功,遂将中原靠近契丹边界的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契丹帝国,并对契丹称臣纳贡。

石敬瑭死后,后晋少主石重贵即位后,对契丹拒不称臣。尧骨大怒,出兵灭其国,石重贵被俘,后晋灭亡,契丹占领了晋都洛阳。尧骨遂改契丹帝国为大辽帝国。但好景不长,尧骨得了热症,死于鎮州栾城回军的路上。这时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机起兵,将契丹人杀回了老家。闲话少叙,这也是契丹国改称大辽国的来历。

大辽国是我国北方地方性的一个政权,他从公元916年开始,到公元1125年天祚帝灭亡,世传九帝,历209年。

他的诞生发展壮大和中原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北宋王朝相互平行共存的。后来大辽为混同江边崛起的女直族金兵所灭。金兵灭了天祚帝不久,大军开过燕山府,不日攻下了汴梁城,掳走了宋徽宗父子,自此北宋灭亡。

据历史记载和文物考证,这契丹的起源中心是潢水和土河流域。如今这两河均在内蒙古的赤峰市境内。潢水即今天赤峰北部的西拉沐伦河,土河即今天赤峰南部的老哈河,二河的交汇处,在赤峰的翁牛特旗东部,即西辽河的源头。

据史料记载,这西辽河的源头所地,古称永州。在永州有一名山,为木叶山。山上有契丹人的祖祠,山下常年有兵驻守。在其平沙地带有一广平淀,并建有固定的硬寨,专供契丹贵族捺钵(即休闲、消暑、畋猎)。

文物见证,其辽上京和辽中京遗址均在赤峰的境内。其中辽上京在赤峰的巴林左旗林东镇,现在仍有辽建残塔和上京皇城遗址可见。辽中京在赤峰的宁城县大明镇,也有三憧辽塔和北面七金山可见。两处均有史料和文物古迹相印证。

契丹人的生活习俗,以草木记岁,逐水草而居,以放牧和畋猎为生。他们活动在在广袤无际的两河流域。迁途移牧,以毡庐为家,以骆驼连车围地为营。男人以放牧、捕鱼、畋猎;女人以织锦、浆布、司炊、养育子女为生。有宋朝诗人苏颂通聘来到国大辽,曾有《契丹帐》诗曰: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酩浆膻肉夸稀品,貂锦羊裘擅物华。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教安逸在幽遐。

2020年3月15日沈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