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再大,一苇杭之
“舟”是个象形字,简简单单几笔,描出了船头、船身、船尾,勾勒出一条扁扁的船形。看到这个字,就不免使人想起春和日丽的景致,想到碧若翡翠的湖面,以及湖面上被小舟轻带出的圈圈涟漪。
能有一日的闲情,撑着小舟在湖上赏景,果真是大美之事。难怪后人们要猜测范蠡和西施泛舟五湖――这分明是一种祝福!也难怪苏东坡会列张单子,写下人生十六件赏心乐事,为首的便是“清溪浅水行舟”――这的确有无边欢愉!
人生得意之时,定当风和日丽。泛舟,可见黛色的远山,可见乘风的柳絮,再添上点锦绣繁花,黄鹂清啼,快哉,快哉!那时可真是觉得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世间所有美好皆入吾囊中矣。
可惜,人生难得畅快。
多少人的泛舟,是用桨在自己心中的苦海里划呀划,却终究找不到岸边。更有连上舟都畏者,怕小舟太小,“载不动许多愁”。那些日子里的泛舟,是孤独抑郁的排遣,是出路难寻的消磨。
哪里还见得到阳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那昔日的远山,越来越远,远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那昔日的柳絮,越飘越散,散成了风中瑟缩的破絮。愁情囿于心,成了好大一块心病,先是捧心哭诉,后来竟托也托不住,身子一栽,倒在小舟中。
江湖,突然变得广大起来,舟,越发渺小得像颗米粒了,孤独感造就了一枚“孤舟”。
心痛的愁者,无力握笔,用一串串晶莹的泪连成了一篇篇诗。“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李煜在飘舟里细细思量,梦醒了,国亡了,有泪的不止自己,更有不停的落雨。“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孤身漂泊举目无亲的杜甫,在清明时节泊舟江岸,伤心流泪。“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落榜的张继在无眠的夜晚,空对着急速的江流伤感自己。
舟中的泪越蓄越多,把舟压得几乎就要沉没,突然,有人大笑着从舟中跃出,将一舟的泪倒得个干干净净。压住扁舟使其不能远航的,不是江河湖海的水的阻力,而是划舟人涌出的悲泪,抑住了扁舟前进的动力。现实太压抑,那便舍弃,像庄子一样做一只自由的乌龟,“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在扁舟的小世界里获得大世界中得不到的精神上的宽慰。
小舟又开始航行起来,而且行得更加自由。
虽然湿漉漉的木板上笼着轻微的幽静,略有凄神寒骨之感,但是,振作了精神的人扛得住这段悲伤。苏轼抛开了杂念,泛舟赤壁,在茫茫天地间思索时间与生命,“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摆脱了苦闷,享受了自由。诗仙更是自在,得意尽欢的他,偶感失意也能看开,厌烦了就说一声“拜拜”,那断不了的流水,那消不尽的愁,都在一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灰飞烟灭了。
重新泛起轻舟,打碎湖面的宁静,略带阴暗的天空映在湖水里,也别有一番意境。
层层叠叠的云,虽遮掩了灿烂阳光,却也算得上个错落有致,有如天空中连绵的雪山。谁说失意的时光中没有快意?我偏要乘上小舟去追寻前人的心境。可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扁舟虽小又如何?比起巍峨的高山,它虽只取一木,却能够荡去山够不着的地方;比起广阔的沧海,它虽只有方寸,却能够滑至海尽水断之处。舟已动,心更远。只要心能突破周遭的束缚,哪里还用担心舟无法渐行渐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