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消失的理想

2020-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吞风丶

  我是1995年出生的人,在我自己眼中,95年代表了一个分界线,95年出生的人在90后当中属于特殊的一批。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可能更能理解我这种说法,95年以前出生的人与95年之后出生的人是的的确确存在代沟的。

  我和我哥哥姐姐能聊到一起,同时也能和弟弟妹妹聊到一起,哪怕有多久没见过面,总会有一点共同话题,我想95年出生的人也许是起到了一个连接线的作用,如此一来,才形成了整个90后。

  活到现在的我或许有一点资格可以对90后这个群体品头论足了,因为我是这段历史的亲身经历者,和那些以长辈视角予以群体批评或表扬的中年人不同,我只谈我自己的感受,毕竟一个人的社交圈很小,我又不是一个爱交朋友的人,所以接下来要写的东西也许会有些片面,但都是发自内心,如果有人觉得我说错了,欢迎指正。

  简单来说,95年之前出生的人要激进一些,95年之后出生的人要愚昧一些,这就是我对整个90后群体的最终评价。

  我上初中的时候,是90后们被批判得最惨的一个时期,非主流文化(现在看来有点像丧文化)席卷了整个中国大陆的青少年群体,我至今不知道这玩意儿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也不知道它是何时消失的,我想我弟弟妹妹应该是没有赶上这股潮流,毕竟那时他们还小。

  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当时,确实是挺荒唐的,但这荒唐中透露出了一个道理:当时的年轻人是有极其强烈的表达欲的,也就是说,我们那个时候是有思想的。即使非主流文化并不能称得上是什么好的思想,但有就是有。

  按照逻辑来讲,这个时期的非主流文化大多是一些95年之前出生的人在宣传,因为我记得当时自己只是接受了这种文化,那我之后出生的孩子就更不可能是兴起这个文化的始作俑者了。毕竟能让一种文化在年轻人中间流行,我想得是一些心智较为成熟的孩子才能做到的。

  之所以要回忆这段历史,我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因为回顾这段光阴,我能清楚的感受到这群人的心中是有理想存在的,其实说白了,这群孩子只是在反抗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世界,非主流只是他们制造出的武器之一,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创造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世界。

  到我弟弟妹妹上初中的时候,非主流文化已经走向没落了,一切都重归平静,从那时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再也没听说过青少年们有过什么荒唐的举动。那些年长的90后有的已经步入大学,有的甚至已经进入社会,他们的精力已经不足以旺盛到去支撑理想了,又或者是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幼稚了。

  直到网络时代发展到了全胜时期,也就是现在,我突然发现,95年以后出生的人好像已经没有思想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

  当他们以容貌去衡量一个人品质的优劣,当他们以金钱去决定一个人的价值的时候,这就说明这群人已经放弃思考了。有时候我很害怕和他们说话,哪怕一点小小的质疑就会引来他们的狂怒,这种疯狂比非主流时期的任何人都要强烈。

  我很想问他们有多久没有认认真真地看完一本书,又怕被他们嘲笑老土。对了,我小的时候从不怀疑90后会看书,就算是对那些非主流前辈们也从未怀疑过,我不相信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人能创造出那么多红极一时的“金句”,我也不相信一群连乐谱都看不懂的人能长期霸占音乐榜榜首。

  虽然有些天真,但是我还是要劝小孩子们多读书,要知道任何一种欲望最后都会使人感到厌倦,只有学习不会。不要为了达成某个目的去看一本书,这样的话你什么都得不到,你需要做的只是放松,让思绪漫游在字里行间,这样一来大脑就会自动思考。之后再想一想,你的爱豆真的有那么完美吗?你的段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所谓娱乐,一定是在智慧之下的,别让娱乐成为你的全部。

  我不知道以上这段话会不会起作用,我也不太在乎,毕竟人的路是自己选的。

  最后来聊一聊那些陪我一起成长的人,我的同学、朋友。在我的少年时期,并非所有人都迷恋非主流,也有人专心于学业或是其它的。

  我很喜欢当时班上的氛围,至少能感觉得到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当他们谈及理想时眼神里所散发出来的诚恳和光芒。

  我真的觉得信息闭塞在人的某一个时间段其实并非一件坏事,试想在这个时代,当你说起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的时候,一大堆人拿着手机跳出来反驳你的理想有多么不可理喻,有多么天真,那样的场景该多扫兴啊,很不幸,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

  由于我看到过那些有过理想的人,即使现在有的人眼神中的光芒已经散去,有的人眼神中的光芒已经黯淡,我也能确信他们曾经有过理想。

  就算那术光芒的消失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还是希望:不要没有光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