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和优秀生是否有天壤之别,取决于这4个关键词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是傅盛关于年轻人成长的4个认知,我深有感触。
从幼儿时期,绝大部分人就在学习,到初中,你至少学了6年,到高中,你至少学了9年。9年,很长的时间,你和优秀生之间是否有了天壤之别呢?
虽然傅盛的这篇文章是关于年轻人成长的,但它同样适合求学时期的你。
关键词一目标和梦想
在傅盛的演讲中提到:
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目标感,这些人都是目标感极强的人。
孩子,如果你上课没有目标感,你仅仅是在听课,至于听到了什么解题方法,是不是会运用,你都不关心,你仅仅是为了听课而听课。那你,绝对没有在优秀之列,你只是坐在那里耗费大好时光罢了!
而有目标感的孩子,会积极参与课堂,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成绩自然会提升。
有目的性的学习和无目的性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
傅盛在这篇演讲中也指出了:
我们整个教育特别缺的就是目标感和人生梦想的教育。
每年到了初三,特别是到了百日誓师季,几乎每所学校都会让学生定考试目标,看似是传统、惯例,其实,只是一个任务。
因为没有人给学生道明目标的重要性也没有人告诉学生如何实现目标。只是笼统的在纸上或黑板上写着:我要考上✘✘学校,为此,我要努力,要加油!
有效果吗?微乎其微!
学生缺少人生梦想的教育,他们不知道长大后要做什么,他们一丁点这样的想法都没有。家长和老师灌输给孩子们的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
这不是人生梦想。
傅盛说:
所以结论还是,一个人先要有一个大的目标,才有机会靠近这个目标。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关键词二原则
傅盛建议:
年轻人要开始给自己设立一些基本的行事原则;
原则就是尺子,你多给自己树立几把尺子,做事情的时候就有了规矩,这些规矩会给你带来更好的决定。
孩子,虽然你在求学,你没进入职场,你也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些做事原则。
举个例子,你可以设立交友原则。什么样的朋友可以交往,交往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朋友和你不是一路人,做个点头之交就好。
大家都知道,马化腾,丁磊是好朋友,20年前,他们都是无名小卒。
后来,丁磊开始创业,做了个网易邮箱和163.net,丁磊初放异彩。
马化腾受了影响,创建了一个公司: 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们都成就了商业奇迹。
如果马化腾周围的朋友是一群浪荡子,今日,或许你就听不到马化腾这个名字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名言要牢记。
关键词三学习
傅盛对年轻人强调:
一定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开始你的工作之旅。
学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态,就是空杯心态,stay foolish。你知道真的把自己看的很低这一点其实是很难的。
孩子,如果你要提升自己,让自己越来越优秀,你就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度过每一天。
很多学生,特别是自负聪明的学生,往往看不起用功勤奋的学生,他们认为勤奋就是“死”学。
大错特错。
这些自负聪明的学生缺少的就是空杯心态,他们没有想过:
聪明+勤奋=100
不聪明+勤奋=80
聪明+不勤奋=?
往往等于零。
把自己看低,向他人学习是通往优秀的必有心态!
关键词四 行动
傅盛说:
当你有了目标,树立了原则,又有了学习的心态,需要的就是不断用行动来提升自己的认知。通过不断用实践去检验自己学习的内容,反过来再思考目标,审视原则,最终就会形成一套关于自我成长的、闭环的方法论。
行动这件事,说简单很简单,说难很难,好多孩子在行动前会犹豫、再犹豫,犹豫的时间一长,就直接放弃了行动。
为什么会犹豫,因为大部分孩子认为自己做不到。
其实,只要你想做到,你就会想办法做到。
行动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遇到瓶颈,这是很正常的事。遇到了,我们就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看看他们是不是脱离了目标,然后去想办法解决就好了。
孩子,你周围有老师,有父母,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他们会尽其所能的帮助你,你不是一人在孤军奋战,你在怕什么呢?
没有行动,前三个关键词都是无效的。
所以一定要行动起来,真正的探索都是在过程中的探索,犹豫、彷徨、空想都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另外,好多孩子在行动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他们喜欢用"快速"这个词:我如何快速得到高分?我怎么快速背过古文?我怎么快速掌握这个定理?我怎么快速……
世界上哪有这么多的快速,很多事情没有捷径,要坚持的行动,持续的行动,慢即是快!
孩子,希望你与优秀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希望你在这几个关键词的引领下,悟出你应该走的道路,希望未来的一天,你,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