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成长路上不是荆棘丛生?
原创作者/山水平生
谁的成长路上不是荆棘丛生?这一篇关于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让你看看青春期里真实的暗流涌动有多可怕。
如今,在你看来,我性格怎么样?你不用说我也知道,你们给我贴了很多个标签:懂事,体贴,善良,温和,孝顺,好学,勤劳,善解人意,顾全大局,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爱岗敬业……我这不是在自夸,这都是我直接或间接地从别人那里听到过的对我的评价。这让我很受用,因为外界的评价基本治愈了我的自卑。
现在我对来自外界的褒贬无压力,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并不需要如此完美,我悦纳我的所有缺点,不否认,更不刻意隐瞒。我也知道我自己需要追求什么,摒弃什么,如何修炼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这,是现在的我,你看,学习使人进步,向书中学,向身边的人学,对比,自省,改进,悦纳……就是我当下的人生态度。然而,你可能想不到在我读高中之前的几年里,多次意淫过自杀。
整个小学阶段,我没有出过村子,离开过父母,我尊敬老师爱戴父母,乖巧懂事,因此童年比较平静。
读初中后,远渡丹江,走出大山,寄宿学校,虽然我并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但猛一下生活需要自理,还真是惊慌失措,这就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局限性吧。当一个人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会升出深深的自卑感,孤独感,长此以往,影响到学习,影响到成长。
这里没有安全感,我疯狂地想家,想回到我的大山,回到我的小黑屋,把自己藏起来。我回不去,我只有不停地哭:课听不懂哭;作业不会做哭;食堂打饭洒了哭;丢了两块钱哭;宿舍楼没有厕所委屈哭;鞋被同宿舍同学尿湿了哭……我哭着读完初中,我坚强也不坚强。
尽管如此想家,暑假里回家了可好好跟父母呆着呗。不行,过不了几天,心里别扭,烦躁,闹腾,见不得父母一个坏脸色,听不得家人一句狠话。然而在这个阶段,妈妈到了更年期,爸爸有着生活重压,任何一个家庭的矛盾冲突往往在这个阶段达到一个较高阶段。
那时候的我心里总是有恨恨的感觉,不知道狠什么,挨训了玩失踪,我不乖巧。被否定了心里暗暗咒骂“活着真没意思,还不如去死!”自己能把自己的胳膊掐流血,拔头发,把日记本撕碎碎,觉得特别解气,我不温和。去河里洗澡,把脑袋浸入里,憋气,憋气,憋到极致,觉得痛快,我疯狂。偷偷喝一大口白酒,辣的流着眼泪,觉得过瘾,我不懂事。在山上放羊,从一个很陡很陡的坡上尖叫着冲下去,把羊吓的四散逃跑,我疯了一般大笑,我并不体贴。在水退了后的乱石崖间跳来跳去,想着如果摔死了,就算了吧,我简直太不孝……这所有的行为都指向一个词:活着没劲。
而这些心理活动,我不对人说,没有人会知道,包括最亲的父母。他们只会察觉孩子不正常,归结于一个词“青春期叛逆”,闲时惆怅两句,忙时忘到脑后。还好,我韧性十足,精神的弦没有断。我想,这要归功于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真爱我的父母,还要归功于养育我的山川河流,虫鱼鸟兽,田野宽广,能装下我的疯狂,在她里面,我是安全的。万幸。
不要觉得惊悚,我想每一个人的青春期,都有或多或少的叛逆,都有过暗流涌动,惊涛骇浪,这是正常的。这在心理学上属于青少年成长的必经阶段,是非智力因素发展规律的体现。
自我意识,性格,气质,情绪情感等方面都属于非智力因素,我们都听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吧?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前期各方面都不成型,相对“平静”;中期(主要在初中阶段)各方面快速发展,孩子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不容易自我控制,暴躁,偏激,不计后果,这是孩子成长的“暴风雨期”;高中到大学阶段,性格,兴趣,气质基本形成,并相对稳定。之后的人生路上,如果想很好地成长,都如同对一件成型的玉器进行不断的打磨,滋养,展现出越来越温润的光泽。
每一位父母,都有责任引导你的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培养广泛的兴趣,提高情商,使他具备应对心理和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有归属感,存在感,安全感,使他热爱这个世界,总能心向阳光。
与生孩子相比,养孩子艰难太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难是自然,世上哪有什么很容易的事情。既然“不容易”是生活的常态,那我们与其挣扎,不如享受。索性回到童年,陪孩子一起成长吧,岁月留痕,静待花开。
附:但愿能为养育路上感到困惑的父母献上一丁点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