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在想啥?
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的琢磨最近接触的事或者读过得书,我喜欢用书本中的思想去对照生活,相互检验,打磨认知。
有人会问认知是什么?是知识,学问?还是看法?我觉得认知是以最重要的事为起源,为了完成它,分化成更多步骤,在完成这些步骤中发现问题,不断的改正,优化,以至于最重要的事也随之改变,再以新的重要的事去分化步骤,再变化。无穷尽的一个过程,就是认知。
最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处境。
工作还是一样的平稳,每天按部就班,但内心还是充满干劲,因为底层认知——最重要是事——每天只求进步一点点,没有太多的心里压力,内心就是健康的,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觉得平稳的工作没什么不好,只是生活方式不得同罢了。创业的人,讲究有激情,有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奋勇向前,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梦,但更多的只是为了炫耀而创业,被网络传扬的《某某90后创业三个月融资两千万》的新闻所迷惑。这只不过是表象的创业,任何人在任何工作中都可以成为创新者,而创新与创业的底层逻辑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创新算是没有品牌的创业。
等我的认知变化到此地步的时候,我也不知到底是对是错,是没有勇气,是自己找的借口?还是探究到了事物的真正本质,更了解自己之后的决策。
我之前是这样内心自洽的:
由于打小就是乖乖孩,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好,虽然成绩随着年龄增长不进反退,但是直到大专毕业一路都很平稳,没有什么波折,也没有出格的奇思妙想,创业需要活络的想法,我自认为聪明,但性格偏被动,就是那种让我去干活,脑袋灵光,把思维从此点发散出去,就木纳了。
长久以往,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熟悉的渠道去开拓,自己的优点有责任心,爱向深处钻研,但是痛点是接触新事物的反应太慢,任何事都等到想透彻才去干。就好比一辆通往幸福的列车驶过来了,我还没有想好到底上不上车,不是那种啥也不想就奔着幸福去了,还在思索真的要抛弃身边的景物,去往别处?这幸福列车,真的能够帮我找到幸福吗?等到车子要开的时候,我还在犹豫。
错过几次“真”幸福列车,也错过几次“假”幸福列车,更不敢上车了,做不上不可怕,可怕的是上错车。
也不是不能改变,这是自己的思维方式,一个系统的价值观是一个整套的流程,不可能只做单方面的改良。觉得自己拿手的事都弄不明白,对不了解的事物就不凑热闹了。做好做精自己的事,用挣来的钱去投资专业人士还是比较妥当的。
当你做一件事够久,够深入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做什么都需要的品质都是一样的。诚实,善良,坚韧,热情,这些特质都是做一件事的必要条件,但在社会的齿轮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必要的人才。人生如戏,我们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要躬身入局,做好它,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随着自己的认知的升级,知识面的拓展,我的想法可能会变,但是做好目前重要的事才是最重要。只能在自己的影响圈中做好,才能延展到关注圈里去。
回看自己的工作,首先,做好手头事,多学习专业知识,考取本行业证书,一是对自己的事业有帮助,就算时运不济,没能提干,最不济也能提高专业技能。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要交际,因为人类本身就是群居动物,携手合作,不但是社会分工细化的趋势,更是情感的需要。需要父母陪伴成长,需要老婆组建亲密关系,需要孩子感受爱与被爱,需要亲友的相互督促,需要朋友相互帮助,事业伙伴的合作,这样的基本面才是人类勇敢奋斗的基础。我们憧憬更美好的未来而坚持不懈,热情的拥抱生活。
所以,人际关系是生存的根本,要好好建设,书本的揣摩与现实中的历练,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不可懈怠。
当然这要配合个人良好的品德,一个受欢迎的人更容易成功。个人品德的锻造,学习那些经的起历史验证的根本“原则”,《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就是以正确原则养成优秀的习惯,反复读,与实际结合,融会贯通。让这些恒古不变的优秀品质作为人生的原则,面对纷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