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闲聊变成有效成长和精进分享的最佳方式

之前,我一直觉得学习就是要参加课程,要读书,其他的效果都不行。于是,我一直尝试着持续不断地参加课程,写读书笔记,每天的日程都被排的满满的。
回到家就疲惫不堪,小宝宝过来要抱抱的时候,我虽然张开双臂,却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是被掏空的。夜间要给宝宝泡奶粉,加上要看看宝宝是不是踢被子了,我一个晚上经常要醒好多次。
为了保证第二天早起去上班,我的唯一应对秘方就是到21:00就早睡,用较长时间的睡眠来弥补夜间的睡眠中断,以保证第二天的早起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开车通勤的安全性。
小组会议的时间由其他小伙伴讨论确定,基本上定的时间都是21:00或21:30。因为固守着自己的节奏和习惯,我一直排斥这么晚的会议,潜意识里坚信自己的问题自己就能解决。所以,虽然我们小组的例会已经进行到第三次了,我昨晚却是第一次参加。
21:30的时候我还是哈切连连。
开完会之后,我却精神抖擞,虽然兴奋地睡不着觉,但却深感昨晚的会议价值连城。
参与会议的就三个,魏老师、胡老师和我。魏老师也是一位3岁女宝的职场妈妈,下班后还有微课副业,而胡老师是一位正面管教的自由讲师。我们三个人看似各有不同,但却有着类似的焦虑:兼顾工作和家庭,同时又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对我来说,最大的幸事是,我所经历的是两位老师都已经经历过的。
对于我和魏老师的困惑:
兼顾工作和微课,回到家后,感觉照顾宝宝时都心不在焉;但事后,又觉得对宝宝很愧疚。
胡老师的建议:
陪伴孩子的时候要全情投入,专注陪伴,孩子的幼年时间及其短促,一定要珍惜。胡老师的儿子已经14岁,每当看着儿子的时候,她会想起儿子很小时候的片段,会感慨时间过得太快。
每次下班的时候,听到妈妈说的宝宝今天又学会了什么,我就会觉得自己错过了孩子成长的重要片段。
对于胡老师进入更大平台后产生的焦虑和对优秀的执着,我们分享的建议是:
放慢自己的节奏,向内寻求力量。
将比较的对象从别人身上转移到过去的自我。
确定自己发展的小众领域之后,持续深挖就好,时间会说明一切的。
经过大家相互的建议,我们几个都如同打通任督二脉。
很多时候,都是当局者迷,自己困在一个局里,怎么都突破不了。局外人,尤其是和你有类似目标和经历的人一分析,往往就豁然开朗。
由于没有尝试过,我就直接将这种形式的小组例会打了负面的标签,现在才知道这种形式的好处。
想想现在很火的行动派,BM营等,一开始也就是从这样的小范围姐妹分享开始的。不尝试,永远不会有新收获呀。
如果你想让3-5个伙伴的闲聊变成促进成长和学习的交流,这种形式非常值得推荐。
它适合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线上就可以通过用微信电话会议的形式开展。
下方为详细的流程和说明。请一定要尝试来体验效果哦。
小组会规则
主持人:
时间郎:
记录员:
日期: 年 月 日
参会人员: 应到()人,实到()人
1 主持人:负责安排和召集大家参加微信电话会议,同时负责整体时间的把控和提醒。
2 时间郎:负责提醒时间,每个部分提前3分钟报时。
3 记录员:负责将会议内容做一个记录(录音+文字),提交给参会人员
小组会流程:总计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成就和洞察力(总计15分钟)
每位成员有3分钟的发言时间,向大家讲述上个月来取得的成就,话题可以涉及个人的、职业的甚至精神层面的收获。
第2部分:奋斗与困境(总计15分钟)
每人3分钟的时间讨论问题,避免自我否定和批判,客观的陈述目前的实际现状和困扰。
第3部分:照镜子与添柴火(总计20分钟)
在此期间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发言,扮演教练的镜子的角色,真实的反馈感受,以及给与温暖和鼓励
第4部分:总结与下一步(总计5分钟)
每位成员总结自己的收获,并做出自己的下一步承诺,要求发布在学习群中,而团队将推动他执行。
第5部分:确认下期主持人和时间
主持人收尾总结,并且确认下一期的主持人人选和下一次的会议时间。
主持人需要将会议记录分享给其他伙伴
对了,客官记得点个赞,你会更好看哦!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7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