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养育模式正在阻碍孩子变成更好的自己

2021-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蓝妍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刻开始,我们就下定决心,我们要保护好孩子,我们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为父母的责任,我们日夜守护着孩子长大。孩子上学,我们担心路上安全问题,选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因为害怕会受到陌生人的伤害,我们规定孩子不能独自一人出去玩。

我们为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而担心,为孩子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而焦虑,为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操碎了心。就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对孩子管吃管穿,管学习,时刻监督着他们,对孩子过度帮助。

作为父母,我们都有一个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可父母就像大树一样时刻保护着孩子,帮孩子解决一切,试问这样,能帮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特质吗?

有时间,我们真的该仔细思考下,我们养育孩子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们现在的养育方式真的是对的吗?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既成年又成人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就给出了答案。

01过度养育对孩子和家长造成的伤害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在步入社会后,有能力解决问题,那么在孩童时期,就应该给孩子提供机会,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空间,而不是事事代劳。

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会导致孩子丧失基本的生活能力。

比如你家孩子现在已经10岁了,那你还在阻止孩子自己切水果,接送孩子上学(学校离自己家只有5分钟左右路程),安排孩子学习任务,规定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

那孩子上了大学,这些生活能力也必然会欠缺,不知道如何和同寝室的同学相处,遇到床铺脏了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感冒了该怎么办。

离了父母的孩子,如果上了大学,遭受失败的时候不知道如何面对,那会不会引发孩子沮丧焦虑的情绪,造成心理问题?

书中指出有三种过度养育模式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为孩子做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

为孩子做他们几乎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

教养行为的动机基于我们的自我

是啊,如果你什么问题都帮孩子解决掉了,那孩子从何处学习成长,没有失败,没有实践,直接上生活的战场,那孩子如何能战胜往后遇到的挫折,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实过度养育,除了阻碍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的人外,还在给家长制造麻烦。

比如我们在辅导孩子作业时,精疲力尽,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焦虑,脾气暴躁。既影响了健康,也陷入了焦虑的状态。

从孩子出生后,作为妈妈,一门心思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忽略了和另一半的亲密关系,也使得婚姻生活亮起了红灯。这也正是孩子高考完,有很多人选择了离婚,而之前都是在隐忍。

其实除了做一个好妈妈外,我们更值得做自己。孩子的成功并不是衡量我们价值的标准。我们自己也有过追求,有过理想,而不应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和自己共同成长,才是比较明智的。

02让孩子成年又成人的养育方法

在开始之前,问下您是什么类型的父母?放纵型、权威型、忽视型、还是专断型。

书中指出,权威型父母是最理想的。这类父母的特征是:他们会参与孩子的生活,并回应孩子的需要;但当孩子犯错时,他们会追究。这类父母虽然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也会让孩子感到温暖,感到自由。

孩子是向往自由的,作为父母,我们理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培养他们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

比方说,你带孩子去小区的游乐场玩时,不要限制规定孩子具体玩哪个项目,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你也不要一直盯着孩子,给他一点私人空间,你可以和周边的家长聊聊天。

看到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小摩擦时,不要立马就上去制止,可以趁此机会锻炼下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看下他们是如何和别人沟通的。事实上,孩子们会用他们自己方式处理好问题。而且你会发现,他们的对话方式会很有趣。

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父母也要在孩童时就传授给孩子。

书中有这样一个策略用来培养孩子的能力。

第一步,我们为你做这件事

第二步,我们和你一起做

第三步,我们看着你做

第四步,你独立完成

紧接着,书中还列出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如果你看到,也许会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确实是走了不少弯路。

这个时候你就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事事都是自己做,不需要父母操心,成绩好,运动能力好,多才多艺,其实,我们的孩子也可以,只是你一直在帮孩子做,孩子无法获得自己生活的能力。

比如,你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你不让孩子做家务,其实学会简单的生活技巧,对孩子以后是有很大帮助的。谁也不想自己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吧。

教会孩子如何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维,也是父母的一大责任。

现在的很多人,都成为了优秀的绵羊,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切行动都听从别人的安排,别人说白,就是白,不会去思考和提问。

如何教会孩子独立思考的技巧?可以经常和孩子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不要发表自己的答案。书中分别给出了不同年级孩子的对话方式。比如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问孩子,今天学校情况怎么样?你最喜欢什么?有什么好玩儿的吗?怎么样?为什么?

这样的提问,你不带任何个人观点,也会让孩子告诉你更多的东西。

养育孩子任重而道远。孩子的童年不会重来,容不得我们犯错。为了孩子,为了长远的目标,我们应该选择放弃眼前的利益,给孩子更多成长的空间。

如果需要让孩子更好,那么从自身开始,先变成优秀的自己,孩子才会成为更好的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