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以概念为本的课程和教学
1.当学生们在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时候,他们方能“理解”。新知识与既存的模式和认知框架相融合,只有当概念成为这些模式和框架的砖瓦时,概念性知识才成为理解的基石。
2.仅仅用一个高阶动词无法保证理解。
3.知识正以指数级别数量增长,我们必须向更高层次的抽象都迈进,以聚焦和处理信息,这样知识才能被完整地和有效地存取和利用。
4.概念为本的教学清晰地分辨出学生在事实性层面必须知道的,概念性层面必须理解的,以及在过程中策略上、技能上能够做的。
5.问题是动词与主题的组合无法保证产生概念性理解。
6.在事实性层面能“知道”,在概念性层面能“理解”,在技能和过程层面能“做”。
7.概括清晰地告诉教师需要教授的最重要的、可迁移性观点。
8.知识自身是迟钝的并且毫无用处的,除非将它付之于策略和技能的过程行为上。
9.知识的结构清晰地展示了主题、事实、概念、概括与原理之间的关系,概念是从学习内容中得出的,概括和原理是由事实来支撑的,同时呈现了概念性的联系,即课迁移性的理解。
10.概念为本的教师的教学指向概念、概括及原理。并把主题和事实作为达成深度概念性理解的工具。
11.概念的特征:不受时间影响;具有普遍性;使用一个词或者短语来表述;不同程度的抽象;多个实例分享共同属性
12.概括不包含专有名词、动词过去式、代词,因为这些词会将观点限定在特定的人或群体。过度使用限定词会小若概括的力量,
13.原理从来不含有限定词,原理比概括少得多。
14.宏观概念可以解决宽度问题(更强的跨情境的迁移性)但却无法提供深度的学科理解。
15.微观概念更贴近学科,比宏观概念更为具体。
16.当处在过程性结构中概念层次的时候,我们从“做”转向“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做的事情。
17.将过程、策略和技能看作是帮助学生接触和探究学习内容给的工具。
18.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强调面向理解的教学。
19.过去的课程蓝图总会忽略一点,即认识到重要且可迁移的概念是嵌入在复杂的过程中的。
20.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中所有元素的关键。
21.为了达到概念性理解(概括),孩子们需要时间来掌握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知识和技能。
22.在培养概念为本的教师时,量规将为教师提高质量实施概念为本的课程提供保证。
23.为了学生记住概念,我们必须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些概念,口头书面均可。
24.概念为本的课程和教学为学生讨论自己的思维过程提供概念性词汇。
25.概念性问题能够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正如概念本事能够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
26.在观念为本的教和学中,概念为本的教学法需要在单元学习中涉及多个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