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菊

甘苦一苹果,大得为祖国——《一个苹果》教学实录及反思

2018-10-25  本文已影响49人  三门峡756马青云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一个苹果》记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中尽管倍受干渴的煎熬,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故事,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战友情。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本文还运用了大量的外貌和神态描写,衬托了战士们对苹果的渴望。写了每一个战士当时的情况,说明每一个战士在当时都是十分需要这个苹果来解渴的,这些描写都凸显了战士们的高大形象,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用心体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学习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1.了解战士的特点,激发对英雄集体及祖国的热爱之情。

2.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战土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PPT;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师:同学们,1950年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听从党的号召,为了保家卫国,浩浩荡荡地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国土上与朝鲜同胞并肩作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顽强的意志赶走了美帝国主义。在这里,志愿军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前段时间,同学们都搜集了这一群最可爱的人的故事。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生交流资料。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松骨峰死战,火中救朝孩,炒面乐就雪

3.师补充介绍上甘岭战役,激情导入。

1950年10月,为了保家卫国,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英明决策:抗美援朝。在这场血与火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1952年秋,敌人为了攻占上甘岭的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终于迎来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乃至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

如果说美中战争是美国和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全面较量”的话,那么可以说结果是不分胜负。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作战,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成长为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正规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很多,可以说它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胜利者。在国内,中国积累朝鲜战争时总体战的经验,从1953年到1957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了农业合作化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变革,为国家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 自由读文,理清课文脉络,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一个苹果》这篇课文以“一个苹果”为线索,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阶级友情。

3. 思考问题

几个人?什么特征?传什么?为什么传?传了几轮?每轮结果呢?

理清思路,知道苹果的传递顺序。

首传仍圆: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连长,

再传没动:连长——司号员——卫生员——小蓝——连长

三传剩多:连长吃——小胡——小张

标序号明确”关心伤员,共同爱国″之情。

三、品读文章, 深入理解。

1.这个珍贵的苹果是怎么得来的?

借着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

2.自由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非常需要这个苹果?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和同桌交流。

运输员:这些天他在火线上跑来跑去,比我们更辛苦。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连长: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只有前天晚上,营长给了我一块两寸长的萝卜,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

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步话机员小李:他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通讯员小蓝: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3.思考:战士们为什么都不吃这个苹果?

(1)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战士在拿到苹果时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从战士们想法和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每一个战士心里想的都是战友比自己更需要这个苹果,因此他们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苹果让给别人。

战士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宁愿自己干渴,也一定要把苹果让给别人吃。因此,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别人胜于自己,克己待人,团结互让,生死与共,同甘共苦的精神。

4.比较句子,说说感受。

①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②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体会到战士们尽管每个人都很干渴难忍,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他们都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体会到战士们之间高尚的阶级友爱之情。

5.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连长的泪花中迸出了幸福和骄傲?

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团结友爱,充满战友情谊的集体中而感到幸福;

为在危难之时互助互爱,一心为别人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以苹果的来源为出发点,从火线运输员的外貌描写中就会发现在战争年代一个苹果的来之不易。接着分析战士们对苹果的需求,再一次体现战争的艰苦环境,文章最后提问:为什么连长的泪花中迸出了幸福和骄傲。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深刻体会这群战士们之间的关怀友爱,深厚的情谊,更突出了他们顽强的毅力及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就是用最落后的装备赶走世界装备最强的敌人的可爱的志愿军战士,他们凭什么战胜敌人呢?这是许多外国军事家解不开的谜。其实我们知道,我们可爱的战士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甚至可以在零下20度的低温里整夜潜伏,身上仅仅只有单衣;他们中有邱少云,可以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他们中有黄继光,毅然拎起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所以当时的随军记者魏巍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也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斗志以及战友间关怀体贴、团结友爱的伟大精神,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吧!

课文中一定不要忽视送连长萝卜的营长,他俩完全体现官兵团结大德至善的精神。如果首送为一,三次传苹果则排序为二、三、四传。首次先给伤员小蓝,再传重点写经过腿断仍忍剧痛的小蓝,三传仍写小蓝。若你是连长,你会在第四次传给谁呢?

换成我,必须命令小蓝全吞下去。也体现革命人道主义与兄弟情深。更不可忽略别连的火线运输员,穿越封锁线爬过来仍然把捡来的生的希望给战友,大爱无疆体现的应是连长精彩绝伦的战地演讲——先敬意有加”同志们”,再目标激励,后蔑视困境,末身先士卒并以身作则命令关怀。

毛泽东讲”抗美援朝战争无可争议地表明,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从本文已足以看出凝聚力如此强的中国军人″大舍苹果,其实还是为了保障鸭绿江彼岸的新中国及父老乡亲安泰祥和,还是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了国家的在生生不息,牺牲我一个,有什么不可?

甘苦一苹果,大得为祖国——《一个苹果》教学实录及反思 甘苦一苹果,大得为祖国——《一个苹果》教学实录及反思 甘苦一苹果,大得为祖国——《一个苹果》教学实录及反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