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我有一个闺蜜,年龄和我相仿。认识她20多年了,但去年才成了闺蜜。
20多年前,我们住在同一幢楼里,有一次我们带着孩子一同出去游玩,她向我讲起了她的生活,她的家事,那是我们第一次亲密接触。
她从小生活在城里,家境较好。丈夫姊妹多,家境贫寒。婚后婆家经常来人,本不富裕的小家日子过得更加艰辛。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女孩为了经营好这个家庭不得不事必躬亲,日夜操劳。那时的我觉得她生活得很辛苦,但自己又帮不了她什么。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儿子分别上完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相继参加了工作,拮据的生活有所改善。
有一天我们相约出去玩,她向我讲起了她的童年:她出生在石家庄市的一个军人家庭,三岁随妈妈回到老家乌杨。刚回来那段日子,整条街的人都跑到她们家,象围观熊猫一样围观她们,因为他们来自大城市,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大家都很稀奇,总想方设法让她们开口说话,常常拿一些东西问她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她们都如实回答。有一次,一个孩子拿一榔头问她:“这是什么?”她说“锤子。”大家一阵哄笑,并状告她讲脏话,外公批评了她,她一脸的茫然与无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后来,她成了我普通话老师和闺蜜。闲的时候我们就一起逛滨江路或公园,我们用普通话交流,遇到发音不准的地方她总纠正我。我们的普通话交流也感染了许多人,比如我们去购物,问路,大家以为我们是外地人,也自然而然地跟我们讲普通话;更有甚者,问我们来自哪里,给我们介绍忠县的风土人情、旅游景点,我们总是很认真的听,从不戳破。事后我们总会笑得前俯后仰。
一次她告诉我,年终的时候,她们单位要述职,于是她准备了材料。临讲前一晚,她问他老公“我讲四川话还是普通话?”他老公说“你贵州驴子学马叫呀?”听完她这句,我俩都忍不住笑弯了腰,很久直不起来。一是因为他丈夫脱口而出的歇后语,二是因为她本身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和她在一起,总是很快乐。最难得的是,想找她的时候,总知道她会在什么地方等着我。
她喜欢运动,登山和打球是她的最爱。我喜欢健身,瑜伽和单车是我的最爱。不想进健身房时,我总会邀她一起逛滨江路,我们常常从滨江广场步行到银山,吃过午饭,又步行返回。一路上,看小树吐芽,百花开放,蚂蚁迁徙,蜗牛爬行。我们陶醉于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叶,冬天的雪。
有人说,如果要给美好的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诚然,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