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德必有邻

2017-08-27  本文已影响48人  西土瓦勇

《论语·子张》: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015年5月23日,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习近平指出:“邻居可以选择,邻国不能选择。‘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

分析:“德不孤”强调的重点是个人的努力,而不是旁边的人会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现实生活中讲道德、讲原则,可能会使自己陷入某些困境里面。我们也许因此反问自己: 为什么自己身边的人都不是这么做的?我们是不是做错了?我们是不是真的迂腐、虚伪?答案是否定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古人看来,只要真是道德君子,那么即便在短时间内或许没有互相呼应的伙伴,但是时间长了就总会有同样性情和抱负的人过来与他亲近。孔子在这里讲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经验,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规律。

然而,我们今天来理解这句话,不仅仅只讲述了一个提高道德修养的问题。我们做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都希望有人理解,有人支持,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许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但是,只要自己不懈地追求,身边的人可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而远方的志同道合的人们,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我们的所作所为之后,一定会给我们送来遥远的帮助和祝福。就是说自己有道德的涵养,能体用兼备,自然会影响近身的人。《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这个道理。

这句话本是孔子对个人立德的价值和作用的说明,但习主席将这一思想由个体立德扩展到国家关系上,提出“以德为邻”的周边外交新理念,赋予了这一古老格言新的寓意。同时也在提醒日本右翼政客应该以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对待邻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