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旅(二)
3.吃"集渔"
7月16日上午泡完"方所"书店,便去找吃的,女儿说是要去吃"集渔",我还以为成都有专门的"鲫鱼"店,以为女儿故意将"鲫鱼"读成"集渔",是为了以长沙的口音和我交谈。当来到"集渔",我才知道自己闹了笑话,但没敢说出来。因为去成都之前,我没有做一分钟的"成都功课",完全等着女儿带着爸爸妈妈去旅行,毕竟她有着曾在没父母陪同情况下去了英国的经历,所以我就偷懒,当然也想借机锻炼一下女儿面对相对较复杂事情的能力。
当我们问还有多久可以吃到集渔时,服务员说大约半小时,真正叫到"b29"我们的号时,已过去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坐到集渔的桌边,我们叫了冬阴功火锅底,三人套餐,点完单,又是等待。其时已经三点,我们已经很饿,觉得等这个时间特别漫长。
当火锅端上来时,我们还是很惊喜的。一大盘的鲜味儿:鲜肥的大虾用竹签子串好,如烫发时卷起的发卷状的肥牛片,用小竹筒装好的细嫩、美白的虾滑,还有鲍鱼、青口……
成都之旅(二)白白的汤里放着两个香料袋,火锅一煮开,小师傅便在我们每人的碗里盛了一碗汤,让我们尝尝,已是饥肠辘辘的我们,喝下半口白色鱼汤,感觉全身舒畅极了,一身等待的倦怠气瞬时被冲走干净了。
在喝汤的过程中,小师傅已为我们烫好了虾,一只只烫煮熟的虾像穿了件晕染过的红色衣裳,不同的部位深浅不一,举起一支竹签,横咬一口,吐出硬硬的壳,不沾任何的佐料,细细的嚼虾肉,脆嫩、鲜甜,还夹杂点儿酸辣味,融入口中,感觉一切的味道都恰到好处。
后来女儿让小师傅将虾壳全剥去,只剩下肉穿在竹签上,吃起来虽然更方便快捷,而我,却觉得少了点味道。
锅底愈煮愈辣,后来放入的粉条、青菜都挺辣的,我们吃这样的火锅,没有根据自己受辣的程度,适时的取出香料包,这是最大的遗憾!要不,这是成都吃得最欢的一次了!
这样我明白了,其实完美是不存在的,完美可能存在于追求的下一次,存在于构想当中。正因为趋向完美总是难的,要吃苦的,生活才发射出魅力,让人不停下探索的脚步。
最好的火锅在下一顿。
4.吃冒菜
从峨眉山回到成都市区已是晚上9点多了,很饿,又开始找吃的。住在梨花街,从上走到下,也没有看到适合自己的小店,最后走入一个成都小馆,毕竟它的名字里有"成都"两个字,口气不小,应当不错,我们便走了进去。
女儿说想吃冒菜,于是我们便点了毛肚冒菜,等它被端上来时,我大呼自己傻,又点了自己受不了的辣。大白瓷碗里的辣红油那么刺眼,肠胃都在说"不",但毕竟是第一次吃,还是不要太排斥,尝尝吧!夹了一块肥厚的木耳,入口很脆,但辣味十足。再尝一块毛肚,有韧劲儿,但辣味早已霸占了口腔,也嚼不出毛肚的味了。
冒菜,其实是"一锅煮"吧。先熬好一锅麻辣鲜香的汤汁,客人点了某冒菜,便将以某菜为主的料再添加如海带、木耳等各式辅菜装入一个竹编的"帽子"里,再放入老汤里去浸煮,期间不时的将"帽子"一提一放,一直到"冒"熟了,再加"帽子"里的菜和一勺汤汁倒入了碗里,这就是川西的市井美食---冒菜。
成都之旅(二)成都的人,大概也是"话题作文"的能手,围绕一个"辣"字,有串串香、冒菜、火锅……各种不拘一格的吃法,思维发散,创意无限,生活有趣,单一的"辣"玩出无限丰富:有一"签"在手无需筷子的自在洒脱,有只稍浸煮无需炒焖繁琐流程的快捷便利,有挑选由人,菜品多样的丰富多彩。
成都人,创造了精彩、火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