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不只靠表扬而已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或者说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经历过深度自卑折磨的人,了解到这一点应该会心安很多吧,如果说每个人都是自卑的,那么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有所安慰,至少我不是那唯一一个自卑的人。总之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是真的觉得轻松了不少,我终于不是那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了,哈哈,我是有多么地不爱自卑这个角色啊。
也正是因为自己深深地了解自卑为自己带来的影响,对于妮子的自信教育,我会格外地在意,希望她可以成为一个爱自己,相信自己的孩子。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可以被表扬5000次,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这句话在我对妮子的自信教育中发挥了很长时间的作用,生活中的大小事件中,我会经常把“宝贝,你真棒!”,“你怎么这么厉害啊,妈妈真为你骄傲!”,“闺女,你太体贴了,妈妈好幸福。”这类各种变相的表扬挂在嘴边。当然,这些话在妮子的成长过程中,也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陪伴妮子成长的过程中,看着她从只会躺着啃自己的手和脚,到看着她第一次自己坐起来时脸上笑容中的骄傲,到看着她第一次会走时的雀跃,又看着她从幼儿园回家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我打了100分!”时的自豪,我发现让她变得自信,不仅仅是靠我的表扬就可以做到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素,是要依靠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许多个第一次的成功尝试才能实现的,做这些事时给她带来的掌控感,是让她更加自信的特别关键的因素。
虽然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自信需要表扬,也会了解到孩子的自信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而当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们作为父母,要发挥什么样的角色,是很值得思考的。在与妮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能够为她做的,不是横加干预,也不是任意的点评与指点,真正可以帮助她,让她更加自信的,只是更多的耐心陪伴与适时的帮助。
妮子有一个爱好,特别喜欢在大润发门前的石墩上蹦来跳去的,每次从那路过,她都会爬上去从石墩上一个一个地跨过去。但是我发现,她在不同的年龄段,在跨过石墩时,却会表现出不同的样子。
四五岁的时候,两个石墩间的距离对于那个时候的她来说,跨过去是很勉强的,但是她却特别自信,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做到,而且也真的就做到了,看得在一旁的我心惊肉跳的。但是那个时候,我对她这种“冒失”的行为并不能接受,生怕她掉下来摔到,所以即使她非常的不情愿我干涉她的探险,也仍然坚持强行用一只手扶着她。
现在妮子六岁了,再去玩跳石墩时,那个距离对于她现在身高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但是她却会看起来很害怕,会主动要求我扶着她。下意识里,我会觉得现在六岁的妮子变胆小了,明明可以做到的,为什么要让我扶着呢,我又会想让她自己去做,但是当我再认真留意一下妮子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时,我知道,她现在是真的害怕,她需要我在她身边。于是我按捺住心中那个要发表长篇大论的唠叨妈妈,不再发表不同的意见,只耐心地站在妮子身边,用她希望的方式,扶着她一个接一个地跨过那些石墩。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孩子自己知道她需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锻炼自己;也知道要在什么时候向父母伸出手请求帮助,只是我们要更多的能够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才可以。
四五岁时,他可能就是会天不怕地不怕,这时候他需要我们适当地放手,只要不是特别危险的情况,都可以让他在这种探险中看到自己可以做很多事,尝试着磨砺自己;而六七岁时,他可能又会很谨慎,这时他又需要我们在身边陪伴,需要我们不加评判地陪伴在他身边,与他一起渡过那些恐惧与害怕,然后他自然会慢慢明白,他的生活还可以有更多的挑战,他自己也可以做得更好。
我再回想起妮子四五岁时玩石墩时的样子,如果是换成现在的我,应该不会再去强迫她由我来扶着她,应该会只是在旁边尽力地做好她的防护工作吧!但是这个探索的过程,也依然是有意义的,没有前面的对比,我也不会明白,到底要如何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心底的需求,所以,没有哪一条路是白走的,它们都是帮助我们更加认识真相的过程。
帮助孩子找到自信,陪伴孩子成长,更多地要将我们自己的“想当然”放在一边,多尝试着安安静静地感受一下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然后根据孩子给我们的提示,来辅助他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让我们的孩子们,都可以成为一个爱自己,相信自己的人。
紫钰,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与志同道合的人谈天说地,专注亲子教育、关系沟通、个人成长。公众号:单亲妈妈与娃的365天。一起努力幸福、美丽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