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已经是第一的人要怎么变?”怎么看?
近日周杰伦在社媒发表言论:”已经是第一的人要怎么变?“引发了争议。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31003/4491f943ee95a18b.jpg)
这句话乍一听让人有不舒适感,尤其对于只听过他几首代表作就认为了解他的人。
其中有人认为:“有才华不否认,但不能这么狂啊。也有人搬出“国际舞台”来试图反驳。
这里面有没有一点“酸”的感觉且不论,但至少有一点是无需再谈的——华语乐坛谁第一?或者说谁能成为代表人物?这是在很多年前“周王陶林”时代就已经停止讨论的话题。
销量?作品?影响力?很难有一个指标能否认周杰伦在音乐上的成就。
再说如果真的想拒绝承认一个人的优秀,很简单,凭本事去把他从榜一打下来。
用另一个人来说明一个人不强,这挺滑稽的。就像周杰伦在04年演唱会上唱出的对“比较”的憎恶。
还有另外一种评论:周杰伦陶醉在过去的成就中,不思进取。
而我想说,如果真有另一个开辟时代的人出现,周杰伦自然就闭嘴了。
然而可悲的是,没有。
回到“第一言论”的本身。
不可否认,谦逊是华夏民族之美德,但偏偏周杰伦就是那个有才且孤傲的人。
假如一下。
如果周杰伦内心狂傲,但表现得很谦逊,那么从上帝视角来看,他是不是一个虚伪的人呢?
我们究竟是喜欢藏着掖着的人,还是喜欢率真的人?
答案恐怕不言而喻吧。
一个站在山顶的人,其言行很难不被放大。
从此言论的社会影响来看,有伤害吗?
我反倒认为这是一种鼓舞。
至少,我读出的感受是:自信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否定自己,更没有必要掩饰自我认可。
一个人没有自信,何来自强?一个民族没有自信,何来伟大?
作为20年的周杰伦歌迷,我比较能确定的是:周杰伦对音乐的狂傲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他的本真。
不论是在作品里,还是在大众面前,从他出道开始就从来都没有掩饰过。
看看周杰伦的公开言论:
①金曲奖发言:
“我就是要这样的音乐,谁叫我是周杰伦。”
“我坚持我的音乐,我喜欢我的音乐,谁叫我是周杰伦。”
“不要让韩流越来越嚣张,华流才是最吊的。”
②采访
主持人:“你都会去听当下流行的歌曲吗?”
周:“我要创造的就是流行,我如果去听你们流行什么再创造,我就慢一步了。
主持人:“请用一句话形容自己。”
周:“太呛太直,但是很吊。”
③演唱会
“那些奇怪的网友不要再乱说“抄袭”了,我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瓶颈。”
④社交账号
“恭喜金曲奖的朋友们,让大家再庆祝几天,后面哥要出来了。”
⑤其它
“劲敌是自己。”
“我想知道输的感觉。”
……
以上这些略带“中二”的发言,足以说明他就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再看他作品里的一些歌词:
《完美主义》(2000):歌曲结尾反复唱自己的名字。
《三年二班》(2003):这第一名到底要多强,不用问一定有人向你挑战。
《我的地盘》(2004):在我地盘这,你就得听我的,把音乐收割,用听觉找快乐。
《外婆》(2004):我告诉外婆,我没输,不需要改变。
《四面楚歌》(2005):我始终还是我,谁都改变不了我,虽然我知道很多弓箭手想射下往上爬的我。
《漂移》(2005):我除了第一,其他没兴趣。
《红磨坊》(2006):我要做音乐上的皇帝。
《听妈妈的话》(2006):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
《本草纲目》(2006):自己的音乐,自己的药份量刚刚好。
《阳光宅男》(2007):穿着要个性这只是刚刚入门,接下来你还要会弹琴、会写歌、会双节棍。
《乔克叔叔》(2008):下着雨我躲在面具里偷偷地在哭泣,因为看了不能说的秘密(对自己的电影也很自信)~~别忘记蝙蝠侠靠我才票房冠军。
《超人不会飞》(2010):我拍青蜂侠不需要替身,因为自信是我绘画的颜料。
《比较大的大提琴》(2012):我慢慢等,那识货的人。
《英雄》(2016):别学我跳牛仔很忙好吗狗头。
《土耳其冰淇淋》(2016):我干脆自己下车,指挥乐坛的交通。
《Now You See Me》(2016):认真起来我连我自己都害怕。
……
看到这,是不是更了解他这个人一点了呢?
他自己对这句话的回应也“很周杰伦”。
“没有周氏幽默的朋友们,请别来我的地盘” “在圈子这么久了,总是有在吠的,不过第一名而已,有什么呢对吧?”
这就是周杰伦,一个率真的人而已。没必要过度解读,甚至苦大仇深。
李白自称“谪仙人”也没被后世诟病啊,是吧?
最后把我压箱底的《JAY》(周杰伦首张专辑)拿出来分享一下,里面的歌词单有个彩蛋,是周杰伦写给自己的话,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31003/59c729eb6a70953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31003/fea8fafd8aa64a1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