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家庭手机抢夺战,唯有爱和陪伴更长情
一到假期有孩子的家庭就会面临手机抢夺大战,家家都可能是一地鸡毛。家有中学生的父母找到我,希望我和孩子聊一聊,玩手机治不了了,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握着手机眼神坚定地看向我。
我问他:“你已经实现手机自由了”,
他说:“没什么事干,同学都上辅导班或者回老家了”。
我好奇地问:“那你假期怎么安排的?”
他轻描淡写的说:“除了和同学打打游戏,打打球没别的事”。
“打游戏需要花钱吗?”
“不用啊,游戏其实也没那么好玩,就是同学在一起可以闹着玩,要不在家也待不住啊”…
另一个同样年龄段的孩子,因为在辅导班上看到别的同学在聊自己喜欢的同款游戏,并且都充值开通了会员,回家玩游戏时希望父母给充值未果,发生了一些肢体冲突。父母觉得孩子太叛逆,三观都要出问题了。
外在行为表现是孩子沉迷玩游戏,但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是孩子渴望同伴,渴望有小伙伴一起玩耍,在一起有谈资,希望有参与感,有共同话题。中学生更注重伙伴关系,他们更渴望看到同伴眼中的自己被认可被肯定,拥有存在感和价值感。
手机在这里只是一个获取资讯,与同伴沟通的工具。没有手机的时代获取资讯的媒介主要是图书,杂志,就像小时候我们看小人书,看武侠,看漫画,有些书被认为是禁书,老师是不让看的,但依然抵不住那个年龄的热情和好奇,依然在私底下互相传阅,大家会以谁先看谁能最早知道这本书的内容而引以自豪。
在每个孩子都忙碌学习的今天,如何创造更丰富更有趣的课后时间,填满孩子的时间空洞,而不是一味地填满学习,比如户外运动,打球,骑车;家庭劳动,买买菜,学做美食,洗洗碗;家庭时间,一家人外出聚餐,一起看电影,假期旅游;同伴时间,创造孩子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手机大战中我们和孩子斗智斗勇,其实没有赢家都败给了趋势,大势所趋无所遁形,温柔而坚定地与孩子划定使用边界,正确引导孩子使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驾驭,爱的温度远远超越冰冷的手机带来的感官体验,爱的广袤可以深入内心,滋养心灵。
关于作者:
生命是一趟旅程,我们相互照亮。我是花开幸福主理人,心理咨询师,正念疗愈师,疗愈系心灵成长博主,身心灵整合发展践行者。发心支持10000个人的心灵成长,我们一起向善、向内、向远方......
人生是一场向内探索的旅程。生命只为体验而来,不仅来体验痛苦,还需要体验幸福和美好。每个人都有选择让自己幸福的能力。重点是,照顾好自己,满足自己的重要需求。有时我们需要的只是,有人帮助我们识别问题,找到根源,重建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