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2》开篇就是王炸,果然央爸一出手,打遍卫视无敌手!
【本文系超级卡司原创,作者:小飞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时隔一年,曾经那档席卷荧屏、口碑炸裂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再度回归了~大幕一开启,熟悉的背景音乐《象王行》一响起,“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登台主持,熟悉的震撼感便立刻唤醒了。
承接上一季的节目流程和内容核心,第二季的《国家宝藏》并没有进行多少改动,仍然是九大博物馆分别每期推出三件国宝,并分别由三位明星演绎它的前世传奇,同时配合着与国宝相关的专业人士的今世解读,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国宝背后的文化与历史。
在这个基础之上,第二季除保留故宫博物院外,又增添了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组成全新的“九大天团”。
节目第一期,仍旧是老大哥“故宫博物院”打头阵,一上来便推出了“样式雷建筑烫样”、“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和“金瓯永固杯”三件国宝,而这三件国宝的明星守护人则分别是王菲、翟天临和黎明。这样的搭配组合,不仅国宝很强大,明星也是重量级阵容,一件件国宝故事的详尽展开都让人震撼不已。
印象中,王菲鲜少露面综艺节目,即便是参加也是话相当少。但此次作为样式雷建筑烫样的守护人,王菲给大家呈现了全然不同的感觉。
除了一如既往的淡然外,在演绎国宝前世传奇的时候,王菲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将样式雷建筑烫样的故事娓娓道来。很难得能看到她在镜头前如此从容不迫地为大家讲述故事,而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优雅与知性也刚好与“样式雷”沉淀出来的岁月悠长相得益彰。
作为“样式雷”的今世讲述人,在这件国宝背后的专业研究者是年逾七十的教授王其亨老先生,他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已经近四十年,研究整理的样式雷图档也已有上万件。虽然白发苍苍,但依旧精神矍铄,只要一提到有关“样式雷”的事情,老先生的眼睛便立刻像闪着星星一样。
他大半生都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用自己的话说便是“出门被车撞死也不后悔了”,老爷子的耿直和执着也是很让人动容了。
说起样式雷建筑烫样,这确实是一个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非常陌生的名词,或许曾经看过《盗墓笔记》的小伙伴会对此有些印象。所谓“样式雷”便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雷家这个强大的家族几乎担任了所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清代建筑的设计,像圆明园、颐和园、天坛、太庙、十三陵等等等等。至于“烫样”则是为了给皇上御览,将建筑群用纸张、秫秸和木头等提前加工熨烫制成。
或许这件“纸壳子”国宝是比较出乎大家意料的,它不仅没有玉器珠宝等宝贝的绚丽亮眼,而且还非常生僻冷门,但是,在它背后承载的意义却是非凡的。直到现在,世界都不认为中国的古代建筑有科学的设计,因为它不像西方建筑那样有着科学的仪器与各种公式等。但是,“样式雷”却是个很好的证明,它的整个图样绘制与模型制作的精密都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尽管在这些古人智慧的背后仍有大量的未解之谜,但这正是王其亨老先生及他率领的团队在研究的事情。他说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是做不完这些的,但是代代传承坚持下去,他相信中国古建筑的尊严总有一天会找回来。不禁感叹,这些为国之宝藏默默奉献又甘于坚守寂寞的研究者们,都值得我们的尊敬与掌声。
除了有“天后”王菲领衔的国宝外,由“天王”黎明领衔的金瓯永固杯则是再一次将故事的重心聚焦在了乾隆皇帝身上。
黎明台风稳健、表演从容不迫,将一个为家国操碎心的老太上皇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较有趣的是,与上一季青年乾隆的“做梦技能”相联系,此次的老年乾隆仍旧具备这个特异功能,而且做梦的内容还是梦见雍正老爹diss自己~上一次是diss自己的农家乐审美,这一次又是diss自己没有管住大臣们的铺张奢靡。
不过还好,虽然老爹不停diss,但此次梦里有了皇爷爷康熙的“护犊子”,只要老爹一diss,爷爷就大喊“闭嘴”~
经过祖孙三代人的激烈讨论,乾隆在梦醒后对当前的政局有了全新的领悟,同时也对金瓯永固杯这件圣器注入了全新的期许。
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注入屠苏酒,亲燃“玉烛长调”,提笔书写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它是清代皇帝极为珍贵的祖传器物。所谓金瓯永固,也正是如同黎明在前世传奇中所说的那样:“愿我的国与家,如金瓯,无一伤缺。”
由于金瓯永固杯有开启新一年的好寓意,所以故宫博物院的策划团队在今世故事中为大家讲述了许多有关宫里过年的事情,从福字、春联到宫灯无一不是精美绝伦。
同时,关于春节时家里的福字到底是要正着贴还是倒着贴,我们的任院长也给出了官方解读。所以,敲黑板喽各位~一定记得大门上正着贴、房间门上才能倒着贴,不然福“倒”家门而不入哦~
虽然这两件国宝的讲述都非常精彩,但是要说小编最爱的,还是由翟天临领衔的李白草书《上阳台帖》真迹,从小剧场表演到相关历史讲述,无一不是炸裂级别。
通过之前《演员的诞生》以及《声临其境》等节目,大家对于翟天临的舞台表演功底以及台词功底应当是非常清楚了。但是此次再看到他站在台上表演,小编仍旧被他强大的演技再度惊艳了一把。无论是李白醉酒后的癫与狂、对天下的踌躇满志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不甘,都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说,翟天临真的是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演员。
而这场表演中的舞台效果也让观众得到了极致的视觉享受,果然,央爸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打遍卫视无敌手~
对于《上阳台帖》的今世讲述,节目组请到的是演员濮存昕老师,他在话剧舞台上对于李白的塑造已经快三十年了。可以说,濮存昕对于李白的整个心境理解已经相当深刻,年轻时是自己在塑造李白这个角色,而几十年过后,倒更像是李白在塑造自己。
当荧幕里将濮存昕年轻时演绎李白的片段与如今演绎李白的片段拼接到一起时,小编不禁有种恍惚感,果然,岁月不饶人,从青丝到白发,濮存昕老师到底还是老了。但是,他对于李白的塑造却依旧是鲜活的并且是更加深刻的,在舞台上历经一轮又一轮春夏秋冬的洗礼,这样的演员,担得起人民艺术家的头衔。
关于李白,他对于所有观众来说应该是最熟悉的诗人了,但是,他对于大家来说却也是极其陌生的,毕竟,我们想起他,第一反应便是那个“多年存在于语文课本中的让人头疼的男人”。
李白以及他的诗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意味着背诵、意味着考试、意味着各种知识点,这样的李白是干瘪的枯燥的,我们几乎很少去真正体会过他诗句背后隐藏的情怀。
然而,不是李白太枯燥,而是他太好,但那时的我们又太小,所以读不懂他的潇洒自由、读不懂他的豪情万丈也读不懂他的气吞山河,对于小编来说,正是如此。但是看过这一期《国家宝藏》后,小编在心中对于李白腾升了格外的敬仰。虽然他所保留下来的真迹只有《上阳台帖》一幅,但是他的千百首诗却将代代流传,这已足够。
正如节目里翟天临与濮存昕的朗诵内容中所说:“如果没有李白,我们应该会少背很多唐诗,少用很多成语。说童年,没有青梅竹马;说爱情,没有刻骨铭心;说享受,没有天伦之乐;说豪气,没有一掷千金。浮生若梦,扬眉吐气,仙风道骨,这些词都不存在;蚍蜉撼树,妙笔生花,惊天动地,也都不见了踪迹。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应该会失去不少鼓励,犯了难,说不了长风破浪会有时;想辞职,说不了我辈岂是蓬蒿人;处逆境,说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赔了钱,说不了千金散尽还复来;更不要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确实,李白永远都是大唐那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
如果你要问我《国家宝藏》好不好,小编当然一万口地叫好,但是你要让我说它到底哪里好,小编却不知要从何说起。舞台好、故事好、国宝好、制作好、演员好......好的地方有太多,说起来总会觉得词不达意。
或许吧,这档节目的魅力需要每一个人静静地用心去体会。一切的呈现,无论是舞美也好、表演也好、讲述也好,这些都是从中辅助的媒介,真正能融入你内心深处的其实是那些中华文化与历史的代代传承,是千百年来中华风骨的不朽。
这档节目可以让你热血澎湃,也可以让你随时泪目,但更多的是激发你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自豪感。在看完《国家宝藏》后,你的脑海中一定会不断地回响着那句话:此生不悔入华夏。
《国家宝藏》,果然是宝藏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