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

我辞去了三个媒体编辑的兼职,收入骤减,心中的诗意却绽开了花

2017-11-30  本文已影响56人  岳麓青春

今年我辞了三份工作,一个是纸媒的编辑,两个是自媒体的编辑。兼职的收入完全没有之后,日子反而轻松很多,而我也重新找到了生活的重点:专心做内容。

小县城的工资很低,不足以让年近七旬、没有退休金的父母过上富裕的生活,最初想要更多金钱支撑对家庭的回报的念头在持续了三年后降了温,因为突然想清楚,爱好文字的人要做的是什么?

这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是现象级的事。

身边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作家,在文坛里拿了很多奖,在我们这个地方算是名人。

有一天,很少玩微信的他突然发来一个链接,我打开一看,是他的文章。文字一如既往的好看,但大煞风景的是文章底部的投票栏,投票栏里罗列了几篇文章,评奖规则是“按投票数”决定。于是,他开始进入很多群,请人家投票,而这其实就是在帮那个平台做推广。

那一刻,我感觉到悲凉。做内容做了一辈子的人,在网络时代,要被用来做推广,如果把发微信、求助推广的时间用于内容创作,将会有多少好文留存?

另一件事,应该是很多人都常遇到的。

清晨,收到一条微信:“我的孩子参加某某某比赛,非常不好意思打扰您,麻烦帮1号投个票。”

发来微信的是一个很内向的同事,平时不善言辞,但是为了孩子,这条短信他坚持发了十天,后来的几天是这样的“不好意思打扰了,今天还能投票,麻烦再帮一下忙,给1号投一票”。

到后来我已经习惯性每天投票,当然只是机械的打开、投票,因为页面里只有一张张的人脸、号码和票数。

这种投票的意义是什么呢?参赛人的风采用一张照片、一个号码就能展示了吗?所谓的投票,不过是举办方的推广罢了,参赛的人,只不过是免费的广告投递商,但是为了孩子,有几个家长会拒绝去做呢?而那个以比赛的名义做了推广的公众号,在做了原始粉丝的积累之后又去做什么了呢?荒芜了。

自媒体红利期大爆发后,无数人涌进池子里来,这里面不乏一些怀揣写作梦的人们。

我在三年前开了个人的公众号,仅仅是因为我写的文章没处发表,于是就将此处作为文字的仓库。但是,当慢慢有人关注之后,心开始不平静了,在意点击,在意粉丝的增减,掉一个粉也会让我思量半天,文章怎么了,为什么他会走?怎么能让人来了不走?在那一刻,文字已经不是为了取悦自己,而是为了取悦别人,它们甚至不再干净,而是像居心叵测却又愚钝的妃子,搔首弄姿想要得到主子的恩宠,却被打入冷宫。

因为做过公众号,我又被推荐到别的平台做编辑,学会了拿一篇文章不停的转发、求点击,仿佛点击量是上天赐予的才华认可的徽章,但是,数字慢慢起来了,心却空了。

没有内容的公众号是没有生存价值的。这的确是个流量为王的年代,有了流量,意味着有了大把的金钱;但这更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一个人要活的有内容,一个公众号也要活的有内容。

每个人的文字写出来,都希望能引起共鸣,但真正能让灵魂欢愉的,一定是茫茫人海中的知音,而知音一定是珍稀的,量小而珍贵。

在一夜无眠之后,我想清楚了文字于我意义。文字是灵魂的舞者,是心灵的乐曲,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心悦我心,随心随喜,诗蕴芳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