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认知层次,是孩子成长的阻力还是助力?(引言)
《认知升级》读后感
你的认知层次,是孩子成长的阻力还是助力?(引言)一个难忘的小故事。
18年前在昆明工作时,认识了一位活泼聪明的小记者。她负责跑法制口,经常跟着刑警出罪案现场,参与了不少惊天大案的侦破过程。我俩都是单身狗,下班后就常跑到美丽的翠湖边,啃着香喷喷的傣味烧烤,听她讲那些惊险甚至恐怖的罪案细节。聊到高潮处,她的眼睛闪闪发光,和夜幕繁星交相辉映。那时网络仅限电邮,qq还是5位数,否则,她一定会成为网红作家。可是有一天,她红着眼睛跑来和我告别,原来她父亲逼着她回文山老家,说做记者不稳定,给她找了一个高速收费站的铁饭碗工作。我都能想象她这么灵动积极的人,被困在牢笼般的收费站里,会是怎样的困顿和烦躁。“能不能不去?”我试图挽回。她悲哀地摇头,眼泪无声地流过面颊。唉……我不再劝说。这位勇敢的姑娘,曾经面对满是尸脂的铁桶,都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后来,我回了北京工作,和她失去了联系。再后来,那条高速公路好像几年后,取消了收费。
你的认知层次,是孩子成长的阻力还是助力?(引言)父母肯定都希望孩子有美好未来,可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的认知水平,到底是成全了他们的未来,还是摧毁了他们的未来?近日读了Intelligence and How to Get it这本书(美国心理学家Richard E. Nisbett著, 中文译名《认知升级》),解决了我很多疑问。简而言之,父母的认知层次,也就是见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这种影响甚至会大于孩子所受的学校教育。作者行文严谨规范,引用了全球大量经典的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来印证这个观点。精彩的结论看得很过瘾,但繁多的统计模型也令人头痛。不管怎样,本书的结论鼓舞人心,因为“认知进步不是让人无能为力的遗传因素,而是像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环境这样可控的因素”。也就是说,人的认知,只要努力,和电脑操作系统一样,可以提高,可以升级换代。基于我本人的兴趣,总结出该书一些要点,希望对我们自己以及孩子的认知升级,有一些启发。
你的认知层次,是孩子成长的阻力还是助力?(引言)引言篇 智力并非一成不变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语。这个“材”,也就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人和人确实不同。而且,天赋有上限,从人类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后天再努力,也无法突破。比如,人类平均脑容量目前在1500毫升左右,短期不太可能通过自然进化有改变。当然,生物与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有可能让人类“人工进化”,这是另一个话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以内。
你的认知层次,是孩子成长的阻力还是助力?(引言)可是,即使没有“人工进化”的干预,和人们普遍认定的不同,人的智力(Intelligence)和智商等水平(IQ, intelligence quantity),却是可变的。作者提出,“智力不是由基因决定,而是由文化、教育和环境等综合因素共同决定”。在此,有必要将书中引用的“智力”定义拷贝在此:
智力是一种内容非常广泛的脑力活动,涉及推理、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考、理解复杂概念、迅速学习以及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而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学术能力或应试技巧。智力反映的是一种能够更加广泛、深刻地理解我们周遭环境的能力—“理解”、“领会”事物,或“决定”要做什么。
你的认知层次,是孩子成长的阻力还是助力?(引言)我粗浅的理解是,上天赋予每个人不同的天赋,而智力,是每个人在后天习得的、怎么使用自己天赋的能力。因为是后天习得,所以,智力可变,可发展,可升级换代。简而言之,一个从小显得笨笨的小宝贝,很有可能在后天适宜的环境中,发展出惊人的认知水平。反之,“伤仲永”这样扼杀天才儿童的故事,也不仅仅是历史典故。
那哪些后天因素会影响人的智力发展,本书从家庭,学校,种族文化传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家庭篇,学校篇和文化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