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终艺术
《爱的艺术》 精读 读书笔记 Part.1(前言到第一章)
引子:第1页上写着:“这是一本'小册子',却有很深的内涵”。
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2014年5月27日。多年前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体验过初恋是什么。
那时候我刚刚知道什么是检视阅读,自然对每本书都带着那四个问题去阅读。
2014年的笔迹
毫无疑问的,我不知道这本书讲的到底是什么,我从未体验过弗洛姆所说的爱是什么。
理所当然的,看完了第一章,留下一些稚嫩的笔记,这本书就被我塞到书柜的角落了——它太薄了,只有144页。
将近三年后,重新从书柜翻出这本书,两个星期来几乎每天都带着翻看。
它解答了我很多问题,不仅仅是关于爱,爱的能力。
作为你们心中认知的那个光神、喵哥,我认为这本书必须请你们诚挚地阅读和体会。
本文结构说明:
原文引用
解读
一、无法掌握命运的感觉困境
【2008年2月,新版译者前言】部分
(一)上弦
…但与此同时,每个人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也不断地增多,无法掌握命运的感觉像一场瘟疫在扫荡许多人的心灵。为了摆脱困境,几乎每个人都在寻找各种刺激、手段和方式,但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如果不认识自己,不认识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位置以及所扮演的角色,不认识自己的迷茫和盲目,只会进入更深的死胡同。…
回忆起从2012年希望让自己改变,决定去读研又考砸,考上MBA,学习自我管理…一系列的事情,隐隐源于两个原因:
- 1.我觉得如果我再继续上班看小说,下班睡大觉,呆在机械的岗位上,我将会永远落后于自己的同龄人。
- 2.从没成功的暗恋。
现在看来,的确是那种希望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让我寻找各种各样摆脱困境的各种刺激、手段和方式——
- 我曾试过沉迷网络小说,这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放任大脑翱翔的精神麻醉剂。
- 麻醉剂的效用被完全适应之后,我陷入了极大的焦虑,我希望通过考研彻底更换自己的专业。
- 第一次考研失败后,我发现原来提高效率是有方法的,于是在备考MBA的同时也接触了各种自我管理的方法,并一直学习实践至今……
从2013年~2016年,我的同学和朋友都会问我,光墓你为啥绷得那么紧,为啥什么都做计划,计划有用吗?
我那时候觉得我比不上同龄人啊,我连比我小的很多人我都比不上,我不甘心啊。
我觉得只有自己能达到正常水平,才能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假设)通过计划能实现我达到目标、提高能力的目的,并且在每一次的崩盘后,都再次恢复冲劲。所以我经常听到,光墓每天都在打鸡血。
但其实那种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焦虑困境一直从没有被摆脱。
(二)明心
感谢蕴琦导师和夜光巴比,在跟你们的沟通后,我隐约有了一些认知。
在再次阅读《爱的艺术》,以及了解【本我/小我/大象、自我、超我/骑象人】,阅读一些书本后,
我发现那简单的四个字认识自己,以及一系列的相关概念 有可能 是什么意思:
- 认识自己:认识对于本我的内在诉求、自我的情绪、超我的假设系统是怎么样的。
- 这个社会的位置:阶段和定位。
- 所扮演的角色:在《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身份
- 迷茫和盲目:目前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问题是否分析清楚。
(三)译者观点
必须认识自己、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的迷茫和盲目,选择正确的各种刺激、手段和方式,所付出的努力才能帮助我们摆脱无法掌握命运的感觉困境。
二、Break the AT Field
【1986年,译者前言】部分
这一节【译者前言】,概述了艾里希·弗洛姆的简要生平(注1)、思想的来源(注2)、思维模式假设(注3)以及对爱情的看法。
(一)人间边界
…他在这部作品中反复强调,对人类存在这一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波伏娃提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性别之间的差别”,史铁生说:“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大于人与猪之间的区别”。
很难想像有60亿彼此区别云泥的生灵行走在同一颗星球上,是什么让他们纠缠在一起?
在左坨坨发给我的文章我也很想他,我们都一样|研究:为什么会无法对前任释怀?里面,提到了边界重构的过程。
我想恋爱中的人,彼此边界是模糊甚至消弭的,回忆和感受那种如胶似漆的感觉,不正是不分彼此的依恋吗?在打破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壑,爱发挥着首屈一指的作用,所以我很认同这个(译者归纳的)观点。
(二)前提品质
…弗洛姆认为爱情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门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它意味着,需要纪律、集中和耐心作为学习爱情艺术和能力的前提。我发现这三个品质很可能是人生最基本的三种必要品质:
- 纪律不是为了在组织里面生存,而是为了良好地培育爱的艺术和培养良好的爱的能力。
- 集中不是为了完成别人交办的任务,而是为了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
- 耐心不是为了跟别人周旋博弈,而是为了在人生永无止境的优化过程中,能平静喜悦地获得属于自己的满足。
注1:他是一个毕生追求爱的人,可见书本最后【附录:艾里希·弗洛姆生命中的爱——回忆弗洛姆的一生】
注2:马克思和佛洛伊德的学说。
注3:上述两个学说的共性思维模式假设是:现代人是靠幻想活着的,因为只有幻想才能使人忍受现实生活。所以人获得解放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人是靠幻想活着的),然后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实,从而使人能摆脱幻想,达到社会和个人的变化。
三、爱情是一门可以学到手的艺术
【本书前言部分】
(一)葡萄成熟透
…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我记得自己曾有过一段时间,去看各种关于一个人(男人)如何能算做成熟的文章,其实到现在我都很难澄清这个概念。(下文续述)
但作者帮我否定了一个我过去所犯的严重错误:以为爱情只需要投入身心。
一方面下文会继续解释,另一方面这个也与《爱的五种语言》里面的爱箱理论相关,简单来说,一个人心中爱的感觉如果极度充盈,ta就(只)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意。
这个时候的爱情是本能般的意愿,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关连到第一章的第三个误区之中。
…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
1.爱的试图若要成功,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
留白,我真的一下子看不明白这一块。我只能看明白这个逻辑关系。 -
2.爱情生活若要得到满足,要有爱他人的能力,并且要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
①爱他人的能力到底是什么?不知道,此处没有答案。
②四项基本素质:谦恭、勇敢、真诚和有纪律。我需要在下文找到相关的论证或者说明。
(二)知难
…达到这目标尽管困难,但这不足以成为理由,从而不去寻找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难的条件。…
读到此处,我真的很佩服这个将一生献身于寻找爱,并写出这么一本书的人。
他知道寻找真爱很难,但他仍然坚持去思考为什么爱情那么困难,思考要创造什么条件去克服困难。没有弗洛姆的这种心态,也就没有了这本书。
(三)独特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巴拉赛尔士
这段话很有意思,最后一句尤为深刻。
1.我的第一种理解,是认为所有的水果相当于人的“全部人格”,草莓相当于年龄,葡萄相当于爱的艺术。
那么意思就相当于:如果有人以为,人的全部人格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一起变得成熟,那么这样想法的人其实是对爱的艺术一无所知。
2.我的第二种理解是:如果有人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跟自己一样的,那么ta就会对他所爱的人一无所知。
就如同我曾经犯过的错误一样。这个解读也是基于我自己的经验教训而来的,我甚至以为,忽略彼此之间最大的冲突,日常开心地生活就可以了;但这种开心只是单方的感受,关注到对方的情绪和感受,是需要自己“拥有和处理倾听内心诉求的能力,并在相处中创造这种倾向性”,以成熟的爱驱动这种倾向性,从而“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
四、爱是一门艺术吗?
【本书第一章】
(零)关于爱的假设
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或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呢?这本小册子以第一种假设为基础,而大多数人毫无疑问相信第二种假设。
彼时购买这本书,依稀是因为看到冷爱的书单。但也止步于惊鸿一瞥。
要认识到一样东西是一门艺术,需要一个机缘:要么爱从无到有,要么爱从有到无。
在多年的知识管理中,关于爱的知识,我始终没有那种需要学习的认知,我也“毫无疑问”相信第二种假设:“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幸运的是我曾有过幸运,更幸运的是她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然后运气就花光了。
没有一个足以让人的信念剧变(《重塑心灵》第二章价值信念、Robet Dilts“理解六层次”模型)的事件,或者漫长的细水长流,这门艺术就无法进入你的人生。
你就无法意识到尽管再难也要学习这门知识。
你就只能专注于各种的小技巧来从细枝末节修饰自己的约会计划和形象,而不是彻底地改变自己。
也会错过如空气般无处不在却不可或缺的爱。
但这大多数人决不认为爱情无关紧要,相反他们追求爱情。悲欢离合的爱情电影他们百看不厌,百般无聊的爱情歌曲他们百听不烦。但他们之中没有人认为,人们本可以学会去爱。
人生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成熟是一个接纳自己不足但坚信自己成长的状态。
以错误的方式来追逐目标,用并非爱情本身的影音滋养孤独,本身就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所以我想这恰好说明了前言中的论述:“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一)误区1:关注“我要如何做才值得被人爱?”,而无视核心的问题:自己有没有爱的能力,所以只关注提高个人的价值。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 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
1、错误的做法:
- 男:“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力”
- 女:“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
- 共性:“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
2、错误的假设:将爱的能力问题误认为价值问题,所以采用“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所采用的方法”
- ①赢得朋友(赢得人心)
- ②对他人施加影响(对异性有吸引力)
总会见到有人腰缠万贯但举止乖张、工作拔尖却对家人暴躁、如胶似漆然而难为白首。
也许业务能力强悍、投资眼光超群、家务井井有条、琴棋书画精通、单手力能扛鼎、胸中学贯古今、交游壮阔天下,这些仅仅是某一领域的成熟和精通,拥有某方面的极高价值,但未必是爱之能力成熟的充要条件。
(二)误区2: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无视核心问题,所以认为“在爱这件事上一无可学”和“爱本身十分简单”。
…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
…但人们更多的是寻求“浪漫式的爱情”,寻求个人的会导致辩证法的爱情经历。这种自由恋爱的新方式必定会大大提高爱的对象的重要性,而不是爱情本身的作用意义。 …
…同这一因素紧密相关的是当代文化的特点。我们的全部文化是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
…在一个商业化占统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事实上是没有理由对下列事实抱有吃惊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
错误假设带来的爱的能力的固步自封和停滞不前
-
①如果认为爱是对象问题,那这就是一个寻找对象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是可控的,那么就需要控制过程的标准。但事实上这个标准的制定正是自己爱的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让自己能够认知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期待,才能够说清楚自己的爱情是什么,而不是相当于毫无标准、随缘的“女/男的活的”。
一段对话 - ②如果自己以往一直认为爱是一个对象问题,但一直没有成功,那么就说明这个“关于爱的假设”和其后所导致的做法,是不符合自己的期望的,我们需要另一个不同的假设,来帮助我们寻找自己的爱。(《黑天鹅》)
- ③这个过程就好像我们去逛淘宝,但砍手党都很清楚,买回来的东西很多只能满足到手那一瞬间的满足感(《练习的心态》),但之后或被束之高阁、或成为包袱、或狠心抛弃。
- 但,即使是这个过程,也是需要能力的;君不见那些一刷淘宝一天的,他们对“如何认知自己的需求”毫无觉察,服从于在刷“下一页”时候,小我看到看过的东西那瞬间的失落,同时用自己小我看到新东西的每个瞬间的满足来填补这种失落。没有这种能力和认知,好的商品也会在刷淘宝的麻木中被忽略而去,错过抓住缘分的机会。(并不是那么好理解哦这句话。)
(三)误区3: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以致迷恋感觉退却之后没有能力接受彼此原先视而不见的缺点,无法忍受日常平淡生活的无趣,以致隔阂将彼此彻底分开。
产生在爱情这件事上一无可学这一看法的第三个错误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两个迄今为止同我们一样是相互陌生的人,当他们突然决定拆除使他俩分隔的那堵高墙,相许对方,融为一体时,他俩相结合的一刹那就成为最幸福、最激动人心的经历。这一经历对那些迄今为止没有享受过爱情的孤独者来说就更显美好和不可思议。……但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不可能持久。这两个人虽然熟谙对方,但他俩之间的信任会越来越失去其奇迹般的特点,一直到隔坤、失望和无聊把一息尚存的魅力都抹掉为止。当然一开始双方都不会想到这点。事实是:**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地寂寞。 **
因为浓烈的情感而相爱,因为共处的时光而相知。但相守一生却并非必然的结果。
***《爱的五种语言》***幕布笔记 By 本喵
所谓创业维艰,守业更难。爱在开始的时候无比艰难,要付出多少才能让两个人紧紧相拥。
这种强烈的幸福感会让人恨不得把灵魂和生命交给对方,宽容和接纳的程度上升到无限大。
但这些部分并非经过日常的理性认可的接纳,于是当热情褪去,理性就慢慢质询那些冲进门来但并不认可的对方的特质。
彼此相处不再有趣,美食和电影在失去恋爱的光环后就味如嚼蜡。加上继而产生强烈的落差感,感情的温度就如同坠崖。
(四)放弃“放弃爱情”这件事吧!
再也没有比爱情更容易的了——这一看法尽管一再被证实是错误的,但至今还占主导地位。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如果是别的事,人们会想方设法找出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以利再战或者永远洗手不干。但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放弃爱情,所以看起来只有一条可行的路,那就是克服爱情的挫折,找到原因并去探究爱情的意义。
这段话跟前面的知难内容一样,但我还是想强调这段话。
人是做不到放弃爱情的。从亚当的肋骨到基因的机器,从神意到规律,都没有为无爱的世界留下余地。
我们只是自己放弃了爱而已。
(五)爱情艺术大师
…学会一门艺术的必要步骤是什么? 可以简单地把学会一门艺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
…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这里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我们这个社会有不少人经常不断地遭受爱情的挫折,却很少有人去努力学会爱情这门艺术。
成为爱情艺术大师的意愿:
- 1、掌握理论知识
- 2、付出努力实践
- 3、必不可少的因素: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有些朋友知道,我聊天的时候大多按要点回答,①②③④地说。
这是我对自己能力的一个要求,提炼核心+二八原则+电梯法则,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思考的习惯。
但其实爱的能力,也需要锻炼,从而变成本能的。
爱情来临时一切的理智都必须让路,只剩下本能——生物的本能,锻炼后的技能本能,以及:锻炼后对于爱的本能。
如果没有锻炼爱的能力,就只能寻找一个无比恰当的人,乞求彼此在生物和社会上的技能互相吻合,以求在漫长的岁月中不要。
对于一个立志要成为爱情艺术大师的人来说,爱的能力就是生存的全部,ta将在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刻意练习》这种能力。
如果没有这种近乎虔诚的投入,精力就只会被生活无情的压力牵扯,让人专注于各个领域的技能,而忘记拥在怀里的爱侣才是那个唯一能够接纳全部自己的人。
(六)悖论
…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权力看得重于爱情。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努力达到上述目的,却很少用来学会爱情这门艺术。…
…难道只有获取名利才值得人们付出代价?而“爱情”——只对灵魂有用,在现代意义上毫无用处的爱情只是一种奢望,一种不值得人们付出代价的奢望吗?…
回想起以前接触GTD的时候,我按领域把生命分为:家庭、健康、职业、进化、兴趣、社交、财富、生活八个领域,经过五年已经倒背如流,在我的各种系统里面都是作为强力底版存在的分类方式。但我一直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爱情应该放在哪里呢?
我曾经把爱放在家庭,也试过放在社交。然并卵。
脱单这个目标也放在年目标里面,还曾经放到最高的优先级。然并卵兔。
那次偶然的爱情让我很惊喜,但后期实际上我却把爱放到很后的位置。
彼时,我认为之所能获得爱,是因为我有价值,所以为了以后的生活也要提高自己的价值。虽然我不这样看待对方,但也因此失去对方。
现在我觉得,
- 爱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生活、工作、健康、家庭等,都是爱的一部分。
- 爱不是结果,而是被自己不断创造出来的原因。
- 爱不是可选项,也是必选项。它是书写选项的那张纸。
爱是高于一切,其他才可依存。
这本书太厚,能阅读一生。
爱的艺术太深,能练习一生
心理表征图像3个
参考书籍
- 《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
- 《重塑心灵》
- 《练习的心态》
-
《爱的五种语言》
《爱的五种语言》
《浓雾号角》作者: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译者: 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