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人的选择-古人的智慧
2023-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浮云不碍青山静
1. 智宣子想确定智瑶为继承人,但是族人智果劝道:智瑶不如智宵,为什么呢?仪表堂堂、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言善辩、坚毅果敢是智瑶的五项长处,唯一的短处就是居心不良,如果他用五项长处光用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又能与他和睦共处呢?要是真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离灭亡不远了。智宣子不听劝告,置之不理。智果就脱离智氏宗族,另立一支来避免灭族之祸。(后来赵魏韩三家分晋,第一个被灭的就是智氏宗族,仅智果一支逃过一劫)
2. 赵简子有两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后来的赵襄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道立哪个比较好,于是他把自己日常的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说:“好好记住”。三年过后,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张口结舌不知所言,再问他竹简在哪里,却早已丢失。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滚瓜烂熟地背诵出来竹简的训词,随后追问竹简,他立即从袖子中取出来。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同时赵简子派伊铎去治理晋阳(今山西太原),临行前伊铎请示问到:“您是打算让我去当地搜刮财富还是安抚人心作为他日的退路呢”,赵简子说:“当然是作为他日的退路。”伊铎到了晋阳后,便轻徭薄赋,减轻当地人的负担,笼络人心。赵简子又对儿子赵无恤说:“一旦晋国发生大危难,你不要嫌弃伊铎的地位不高,不要怕晋阳的路途遥远,一定要投奔那里。”(后晋阳被围困3年,百姓易子而食,却民无叛意)
这两个小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